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奔跑在艾滋之外的“艾滋男孩”(图)
//www.workercn.cn2014-12-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村民带孩子来玩,会刻意和坤坤保持距离。

坤坤在玩遥控车模。

  起伏的丘陵将这里的村庄分割成点点块块,西充县疾控中心门口的电子屏上,一遍遍闪现出红色的标语:“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李桥乡书房垭村怎么走?”在这个四川北部县城的汽车站,记者向闲坐在一旁的司机打听。司机木木地摇头。“他们村里有一个得艾滋病的男孩。”司机立即瞪大了眼睛,边点头边答道:“哦,知道知道,上车吧,到了我告诉你。”

  这是12月19日,坤坤的命运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三天下午。一条“200村民写联名信驱离8岁艾滋男童”的新闻,将坤坤和他的村庄,推向舆论的漩涡。

  偏僻的乡村公路前面,突然出现了各式的大车小车停在路边。沿着一条窄窄的乡间小道往下走,不远处即是坤坤和爷爷所住的房子。坤坤正站在自家狭小的院子里,玩着一个遥控玩具车模。

  坤坤只有8岁多,个子要比同龄人矮一些,很瘦,单薄的衣服显得更加宽松。他不时站直身子,斜楞着眼睛,露出一大块眼白,“严肃地”打量他眼前的成人世界。

  他家门前的院子早已站满了陌生人,里面有西装革履的官员,有拿着摄像机和采访本的记者,还有从附近村子里赶来看热闹的村民。大人们热烈谈论着“艾滋病”、“联名信”、“政府”、“公益机构”、“救助”,也不时扫一眼在一旁玩耍的男孩坤坤。

  在这个水泥“舞台”上,男孩是人们谈论的中心,但他不和周围的人讲话,这个世界似乎与他毫无关系。他面无表情,使劲吸着两条快搭到嘴边的鼻涕,用满是冻疮的小手拨弄着黑色的遥控器。

  只有爷爷罗文辉知道,“娃喜欢这种热闹,因为以前太孤单了”,而且记者还给孩子带来了好吃的。

  几天来,越来越多的记者和爱心人士涌向这个“几十年都没有记者来的”村庄。村民们和当地干部愤慨地辩解数天前的“代表会”和“驱离”坤坤的联名信,是由两位“成都来的”记者提议所为。并一再澄清,联名信只是同意坤坤离开,不是“驱离”,只是“希望坤坤有更好的去处”。

  而在头一天,一家电视台联系当地村干部的新闻节目中,当地村乡干部还在解释联名信的意图,其中一人提到“再大了之后,他晓得了自己的病情,要报复怎么办”。

  “他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村民黄承木告诉记者,“坤坤这个病,万一把小孩抓伤挠伤了,感染了就完了。”他的两个小孙子,平时不再来家里玩,“因为坤坤经常来”。甚至,有些孩子在镇上读书的村民,周末放假都不让孩子回村,以免和坤坤接触染上艾滋病。

  年近70的罗文辉老人也接受了“定时炸弹”的说法,他不顾及旁边玩耍的坤坤,和领导说话以及接受媒体采访时还不时引用。因为坤坤的存在,他的二儿子和媳妇离婚了,儿媳妇临走留下一句话:“坤坤不走,我和孩子再也不踏进这个家门。”

  在那场涉嫌由某“记者”提议、由爷爷罗文辉组织的村民代表会上,村民们面对镜头,控诉着眼前这个小孩的种种不是:他放火、偷盗,缺乏管教,他有艾滋病,他是一个危险的孩子。

  坤坤在会场来回穿梭,听着大人们的话,他并不是很清楚,眼前的这些人,正在通过讨论的形式来决定他未来的命运。直到他爷爷在联名信上签字、按手印,坤坤才意识到什么,开始有些不高兴。

  他跟着爷爷回到家,连衣服也没脱就径自爬上了他自己的床铺。这是一间阳光照射不到的屋子,进门左手边的角落里,搭着一个短短的小床。床上的被褥和四围的墙壁一样黑乎乎的,有些阴暗。

  可仅仅隔了两天,一切便出现了逆转。村民的愤慨从坤坤身上转向了几天前“成都来的”没有记者证的记者。坤坤从一个“野孩子”、“熊孩子”、“危险的孩子”,转而成了一个可怜的孩子,一个被理解和包容的孩子。

  他们会谈起坤坤曾经放火烧山,曾经偷家里的钱、邻居的钱,还悄悄解开村民家拴牲口的缰绳,将牛羊赶到市场上去卖。但更多的是告诉记者,他们也会同情坤坤,平时会给他一些零花钱。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