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洪水泡过的家(组图)
//www.workercn.cn2016-08-13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搬出分洪区

  无论堤防建设能不能得到加强,被转移的村民还得回到洪水退去后的家园。

  刘焕明现在居住的这座房子,重建于1991年。为了防洪,特地加高了地基,在房子外建了十几级石阶。

  这些石阶记录下了不同年份的大水曾吃水的位置:1996年,大水淹了台阶两格;1998年,洪水没了三格石阶;今年,水流直接冲到了门槛处。

  看着房前的积水,他一脸惆怅。在水退之前,什么也做不了。“年轻人还可以出去打工,可像我们这个年纪,谁要啊?”

  其实,如同中国的许多农村,鱼樵村的年轻人也大多出去打工了。而且不仅他们自己没打算回来,父辈们也不希望他们回来,“回来分洪区,难道再受洪水的苦吗?”

  今年的鱼苗全部被淹,杨先平筹划,如果明年养鱼的本金不够,那就喂虾子或者螃蟹,如果有人来承包的话,他就把鱼塘承包出去。尽管他也知道,这样的几率很渺茫了。一个外地的老板投资了4000多万元,在鱼樵村旁边的张家大湖里种莲藕,结果今年全被淹了。“别人不知道这里的情况,可能还来;知道了,谁还愿意来?”

  事实上,按照《防洪法》的规定,被划为蓄洪区的地方必须严格控制产业和人口,否则违规资产将得不到合法赔偿,尽管赔偿标准本身也很低。

  正因如此,消泗乡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工厂”,大多数村民靠养鱼种地为生。

  这样的经济条件,再加上地势低的特征,使得每次洪水来袭,消泗都首当其冲。消泗地处通顺河行洪道的南侧,北侧是洪北大堤,保护着沌口、常福、永安和侏儒等广大人口密集地区和工业园区免受洪水威胁。

  年轻时,杨先平也想过积攒点钱,搬出村庄,“哪个不想从这里搬走啊?还不是没有条件。”

  鱼樵村下辖兴无垸和渔汉垸,前者地势较高,后者地势较低,更经常被水淹。2010年全村分洪大转移后,鱼樵村就曾向消泗乡打报告,希望能将渔汉垸的40多户村民集体搬迁到兴无垸去。

  “我们都做好了村民的工作,对房屋进行了登记,就等拆迁了,结果由于乡政府财政紧张,申请的匹配资金不到位而放弃了。”鱼樵村现任村支书陈为炳说。

  甚至,还有蔡甸区人大代表曾经提案,希望对整个消泗乡进行整体搬迁,“划定一个地势较高的稳定的安全区”。但提案报上去,至今还没有回应。

  陈为炳也知道,搬迁不仅仅是另找一块地的问题,还有就业、医疗、教育、交通等一系列问题。

  水利专家向立云曾表示,从全国范围的现状来看,淮河流域的蓄滞洪区使用频率最高,2003年淮河大水以后,很多蓄滞洪区的人口都搬迁了;海河流域有20多个国家级蓄滞洪区,但是长时间没有使用,人口也没有搬迁,管理相对比较松散;而长江流域,1998年洪水之后也搬迁了一些人口,但再往后,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方面做得并不多。

  如今,经历的洪水多了,杨先平也慢慢习惯了。让他稍感欣慰的是,自己的大儿子已经离开湖区,在武汉市蔡甸区经济开发区买了房子,“以后不用再受洪水的侵扰了”。这也是他执着地想为小儿子在城市里买房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城市的条件好,还因为这就意味着他可以永远离开分洪区。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只有让子孙来完成了。”杨先平这样想着。

1 2 3 4 5 6 共6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