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她用青春呵护山村孩子
//www.workercn.cn2016-09-13来源: 中国妇女报
分享到:更多

  当很多乡村教师都想方设法往城里跑的时候,她却选择了留在偏远山村。在大山深处那些渴望知识、渴望爱的留守儿童眼里,她是一个好老师,更是一个深情的好“妈妈”。她就是江西省万载县茭湖乡上坪村小学老师凌雪。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一直是凌雪心中的梦。2012年,这个梦想终于如愿以偿,她千里迢迢辗转来到了万载县茭湖乡上坪村小学。然而,当一排简陋的砖瓦平房和长满杂草的操场出现在她眼前时,她呆住了:她踌躇满志将要播撒青春的地方竟然如此偏僻,教学条件竟然如此落后。

  心里进行短暂的斗争之后,凌雪毅然决定留下来,她告诉自己:村里的教学条件越是艰苦、越是留不住老师,那说明这里更需要老师,我更应该留下来。

  就这样,凌雪安心地耕耘着她的“三尺之地”, 用心呵护着大山里的孩子。她把教学当成自己的事业,山村里的生活孤寂,但她正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琢磨教学方法上。

  农村学校孩子不多,她的班上只有18个孩子,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她有效地把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了实际教学活动中,同时,很注意弥补留守儿童在亲情方面的缺失。

  班上有一个叫王标波的孩子,凌雪刚接这个班时,他是一个很令老师头痛的“差生”,上课很调皮、经常不做作业,而且不尊敬老师,常与同学闹矛盾。凌雪没有批评他,相反还经常鼓励他,主动与他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当王标波逐渐愿意跟她亲近的时候,她便每天中午都把他留在自己的办公室,教他读字母,读拼音,抄写,默写,每一点进步都会给予适时的夸奖。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王标波慢慢地喜欢上了语文,上课也能积极发言,成绩从原来的十几分提高到八十五分,性格也变得开朗许多。

  爱有着最强的感染力。她为孩子们留守的日子补满了缺失的温情,孩子们也学会了关心人,尤其是他们爱戴的凌妈妈。每逢周末,都会有孩子问她:“老师,你这个周末会回家么?不回家的话我们会来找你玩。”他们也知道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一个外地老师是何等孤寂。

  就这样,一切都朝凌雪所梦想的方向发展,她爱学生,学生爱她,她用她的付出改变着这些山村里的留守儿童。

  两年前,她的孩子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当产假结束将重回讲台时,人生中的又一次艰难选择摆在了她的面前。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宝宝,一边是放不下的一群山村娃。面对家人恳切的目光,她再次做出了留在山村的选择。

  茭湖乡的领导在得知凌雪的情况后,对于她扎根农村教书育人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同时,考虑到她离家较远且孩子较小的实际情况,提出可以将其调到条件较好、回家更方便的乡中心小学。当同事和家人为她感到高兴时,这个姑娘却出人意料地谢绝了这个“福利”。

  凌雪说:“只要想着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渴求的眼睛,望着老乡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我该继续担起这份责任。跟这些孩子相伴4年多,我怎么舍得离开呢?他们能健康成长就是我最大的愿望,回家辛苦一点、条件艰苦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她从不向组织提个人的请求,却经常利用演讲和座谈的机会,为改善村小条件和关爱农村孩子鼓与呼。学校大部分孩子都没有午餐,她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令人振奋的是,乡里也非常重视改善农村教育条件和贫困学生的在校生活,新建上坪小学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乡党委书记的提议和带头下,以解决山村孩子午餐问题为主要目的教育基金也开始筹集。这个消息比调动工作更让她兴奋。

  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有朝一日走出大山,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是凌雪最大的愿望。为此,她甘愿做一名平凡的山村老师,无怨无悔地用青春守护着这些山里的孩子。(柳美玲 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 刘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