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百姓故事-正文
“重返沙木拉达”寻亲记(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4-18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寻找|祖孙三代寻亲半个多世纪

  丈夫牺牲的噩耗让伍菊芳一度痛不欲生,甚至产生过死的念头,但为了两个女儿,她最终还是坚定了生活的信心。

  “礼芳,你走好,我会将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伍菊芳说,她对着丈夫的遗像立下誓言,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养大两个女儿。她还说,两个女儿小时候经常问她父亲是干啥的,去哪儿了,她总是告诉孩子,你们的父亲是为国家建设牺牲的,不论在哪儿,他都是英雄。

  伍菊芳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内心深处总是抹不去对亲人的思念。到丈夫坟前看看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但是,当时的成昆铁路尚未建成,受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等条件限制,伍菊芳根本不可能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千里迢迢为丈夫扫墓。

  几十年的时间一晃过去了,母永奇的母亲韩安芬和他的姨妈先后长大,她们想去寻找亲人的坟墓,却已经无从了解墓在何处。

  他们打听到,在修建成昆铁路过程中,像韩礼芳一样献身的英雄还有

  很多。有人大致测算过,成昆铁路全线每2.5公里就有一名建设者牺牲。坐火车行驶在成昆铁路上,每过十几分钟,就会看到窗外有成片整齐的水泥墓碑一闪而过,每个施工单位都留下了一座这样的烈士陵园。

  这些信息让母永奇的母亲和外婆坚信,只要找到些烈士陵园,就一定能找到亲人的陵墓。几十年来,他们曾在成昆铁路沿线走访了上百个地方,问了很多当年的参建者,有的说韩礼芳葬在广东了,有的说葬在四川了,有的说葬在成昆铁路某个山洞门口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确认后,换回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

  韩安芬说,那个时候通讯不便,虽然收到一份家书,但因施工单位几十年来不断变迁,他们一家人只知道父亲葬在大凉山区,却打听不到具体地点,想给父亲扫墓也没有机会。

  母永奇说,外公牺牲时他的妈妈很小,而他从小到大也只是见过外公的照片,却从未去过外公的墓地。“不是我不想去,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清楚墓在什么地方。”

  寻亲50多年不遇,不能亲自为亲人扫墓,成为伍菊芳这个祖孙三代家庭长久以来最大的遗憾。

  花开花落,我依然痴痴守候,春去秋来,我依然在原地等你的归来。寻亲,也成了伍菊芳、韩安芬、母永奇祖孙三代最大的心愿。

  这个祖孙三代家庭从没有放弃寻亲的念头。

  惊喜|“重返沙木拉达”找到外公坟墓

  或许是上天在冥冥之中有所安排,母永奇祖孙三代寻找亲人坟墓几十年无果,相遇却在不经意间。

  今年3月28日,中铁隧道集团开展“重返沙木拉达”活动,组织新老两代隧道建设者来到四川省喜德县,在位于大凉山区的成昆铁路沙木拉达隧道缅怀历史、传承遗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母永奇作为企业劳模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沙木拉达烈士陵园献花祭拜、瞻仰烈士墓时,他在一座墓碑上猛然发现了“韩礼芳”3个字。

  “这是一个跟我去世的外公一样的名字。”母永奇说,虽然他没见过外公,但他对外公的名字很熟悉,因为从他记事起,母亲和外婆就常常对他提起这个名字。

  母永奇是四川苍溪人,而墓碑上也刻有“四川省苍溪县人”几个字,他觉得这很可能就是外婆和母亲寻找了50多年的外公的墓,但又不敢确认,于是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听说儿子看到了外公的名字,韩安芬在电话那头也同样激动,赶紧让儿子拍张照片用微信发给她。

  “很快,妈妈打来电话说,这座烈士墓就是我外公的坟墓。”母永奇说,他的外婆、母亲、姨妈听说亲人的墓找到了,激动得在家抱头痛哭,并且要立即动身赶往喜德。

  母永奇在沙木拉达烈士陵园意外找到外公坟墓的消息不胫而走,参加活动的中铁隧道集团领导临时决定,尽快妥善安排母永奇的外婆、母亲、姨妈等家人前来为亲人扫墓,了却他们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寻亲心愿。

  母永奇的家乡苍溪县在四川东北部的农村,距离喜德县沙木拉达烈士陵园近600公里,这对于母永奇已经85岁的外婆伍菊芳和59岁的母亲韩安芬来说,长途跋涉相当辛苦。但对亲人思念的力量,促使他的外婆和母亲、姨妈一刻也不想耽搁,当天便动身,坐两三个小时的汽车到成都,然后连夜坐火车南下,于凌晨3时许赶到喜德。

  考虑到伍菊芳年事已高,中铁隧道集团在喜德县城安排好下榻酒店,让老人休息。但老人思亲心切,7时不到就已起床,匆匆吃过早饭,坐车前往陵园。

  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伍菊芳带着韩安芬姐妹和其他家人抵达沙木拉达烈士陵园,还没走到亲人墓前,一家人早已泪流满面。

  记者札记

  祖孙三代人寻寻觅觅半个多世纪,只为寻找那一方矮矮的青冢。50多年的苦苦寻找,终得相见,一座青冢,让一家人终于了却一桩心愿。青山处处埋忠骨,还身何须桑梓地。对于那一代人来讲,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安定,比生命更可贵。有些人走了,但他们创造的“成昆精神”和“沙木拉达精神”永远不会淡去,永远不会被遗忘。(记者 陈卫国)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