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钟殿英:脱下军装 背起画箱(图)
//www.workercn.cn2016-02-03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钟殿英也因为年龄经常受到老师的“关注”。有的教授看他年纪和自己相仿,作画又努力,便优先给他指点指点。也有的则毫不客气地泼冷水,曾经有一位教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挖苦他,“岁数这么大了,学什么画呀?”老钟没有理睬,继续埋头作画。那位教授自觉失言,调高音量又补了一句,“你们里,说不定啊,到头来还是他最出息。”

  被这位教授“寄予厚望”的老钟果真成了班里最出息的学生之一。在毕业作品展上,他带去了一幅和妻子到圆明园写生采回来的画。浓重阴郁的夜空下兀立着几根残柱,一点月亮从破开的云层中漏出些许微光,在地上拉出细细斜斜的影子。著名油画家苏高礼站在这幅被命名为《印记》的画前,动情地说:“老钟画的柱子是中国人的骨头,那斜斜的影子象征着一种悲剧!”

  一年后在中央民族大学进修时,素以严苛著称的刘秉江教授指着钟殿英画的一幅人体油画说道:“你们谁也画不过老钟。”

  每年冬天下过雪后

  他都要扎到牡丹江二道河子镇

  还在中央民族大学进修的时候,钟殿英就发现室内写生已经无法满足他的创作欲望了。他想到外面去走走看看,画些真正表达自我想法的作品。他将目光瞄准了自然风光,从延庆的山坳密林,到青州郊野,再到白雪覆盖下的黑土地,往往拉着个买菜用的小行李箱就能上路。在前十年,钟殿英平均每年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在外奔波写生,老邻居张保全回忆这些年只见过他三四回,每回都是刚从外地写生回来。

  天气晴暖的时候,钟殿英会和夫人结伴同行。两人带着锅碗瓢盆,在延庆大庄科乡小庄科村租了大半年的画室。房东老头姓杜,得知他们缺了馒头、挂面要回城里买,二话不说从家里抱了一篓馒头给他们。村里人得知城里来了两个画画的,嘻嘻哈哈地都往老杜头家里挤。钟殿英夫妇提出要给他们画肖像,他们也不害羞,大大方方排队轮流做模特。收到画的村民有的给他们送上几个鸡蛋,有的邀请他们到家里吃饭,也有的特意留着两树杏子等他们过去摘……

  东北对于钟殿英来说有着特殊意义。这个生在山东,长于辽宁,又在黑龙江当兵、成家的北方汉子一直对黑土地有着深情眷恋。每年冬天下过雪后,钟殿英都会如期赴一场白山黑水之约。从北京坐20小时火车到牡丹江,再转车到海林二道河子镇,又往深山里行数十公里才能到达钟殿英常年采风的林场小村子。村子建在山崖边一块光秃秃的平台上,当年日军侵华时将它命名为“钓鱼台村”,一直沿用至今。

  由于老伴儿天冷容易犯胃病,一人外出的钟殿英吃住就更简陋了。他长年驻扎在一个叫“兴隆旅店”的小旅馆,大炕通铺,5块钱一晚。早晨起来,对面就是一家包子铺,吃上三个包子、一碗高粱米粥就是一顿早饭,吃完钟殿英再买上三个包子,揣在兜里,背上画板就出门写生了。

  白桦林里寒气凛冽、寂静无人,偶或有一两只禽鸟纹丝不动地立在树丫上。忽然间只听“哗啦”一声,巨大的翅膀遮天蔽日般扑闪过去,倏尔没了影子。钟殿英看那鸟眼睛浑圆,还乐呵呵的以为是猫头鹰。他和人比划说看见了比人还大的猫头鹰,才知道那可能是一种凶猛的鹰类,会攻击人。还有一次白天走了十多里地,实在累得挪不动步子,钟殿英看到山前有一块大石板,板下坑里厚厚铺着一层落叶,正好没经着雪,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往下一倒就呼呼大睡起来。等他渴醒了打开水壶想喝口水时,发现水早已结成了冰,只好用舌头舔了两口。事后和人说起,才知道原来那可能是野兽的窝。

1 2 3 4 共4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