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学者 · 名家

王淦昌:科学巨擘以身许国

新华社记者余靖静
2018-05-28 08:01:24

科学巨擘以身许国

浙江大学师生校友追思王淦昌精神

▲2018年5月25日,由王淦昌家乡江苏省常熟市捐赠的王淦昌铜像,落户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物理学系供图)

  1998年,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因病逝世。20年后,人们是如何追忆这位科学家的?

  浙江大学25日举行弘扬王淦昌精神座谈会,追思这位杰出校友为国家和学校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弘扬他的科学思想和精神风范。

  王淦昌留学时,是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迈特纳唯一的中国学生,他26岁就成了物理学博士,学术前途无量。他却于1934年毅然回国。面对挽留自己的导师,王淦昌说,“我是中国人,来德国求学,为的是报效祖国。”

  “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是王淦昌先生最珍贵的品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郑强说,那个年代的教授,主动回到山河破碎的国家,“以身许国,谈何容易?中国的‘骨头’就在这里。”

  王淦昌回国后,受竺可桢邀请,于1936年起在浙江大学任教。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江大学被迫西迁,历时两年半,横穿六省,落脚贵州湄潭继续办学。

  王淦昌体弱多病,得了肺结核。为了补充营养,妻子买了几只羊,王淦昌每天从家把羊牵出,拴在双修寺外草地上,然后走进设在寺内的物理实验室,做完一天的实验,再牵着羊回家。

  “实验器材都是师生们自己做的。靠废旧汽车发动机带动的一个小发动机,是唯一的动力源。”贵州湄潭浙大校史馆馆长阴利君说。

  身居陋室,“羊倌教授”王淦昌却做着世界科学最前沿的工作。1941年,他在国际权威杂志《物理评论》上发表《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由于战乱,没有条件用实验来证明中微子的存在。在美国,物理学家艾伦据此开展了实验,实验名为“王淦昌——艾伦”,美国科学家莱茵斯和考恩“接棒”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不止这一次。

  1961年,上级选派王淦昌参与领导研制战略核武器原子弹。此前不久,他刚在苏联联合核子研究所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这是一个世界级的成果。

  “接受这个安排,对王淦昌先生来说,就是要‘抛弃’他心爱的专业,改做不熟悉的工作。”81岁的中科院院士贺贤土说,如果能够继续在原来的科研领域工作,王淦昌很有可能叩开诺贝尔奖的大门。

  为了中国能造出原子弹、氢弹,从1961年到1978年,王淦昌改名“王京”,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整整17年。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有一些东西是永恒不变的,譬如精忠报国,永远值得被弘扬和礼赞。”浙大物理学系校友、从事国防研究的朱少平说。

  王淦昌在浙江大学工作16年。在浙大的师生、校友看来,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师。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曾回忆在湄潭求学的情形,“当时我仅16岁,对工科和理科的认识很不清楚,慢慢地和束星北、王淦昌二位物理学教授接触多了,使我逐渐了解了物理学科的意义和重要,对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

  王淦昌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另一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程开甲,是王淦昌的学生。2017年,居住在北京的程开甲给母校写来了一封信,“我非常感谢浙大求是精神和大师们给我的宝贵‘财富’。”

  “我去拜访程开甲先生,年过百岁的老人念念不忘的是,王老师当年是怎么教学生追求真理的。”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说。

  浙大物理学系退休教师、89岁的吴璧如,是在1948年秋天来浙大念书的,“1949年王先生从美国访学回来,给我们本科二年级的学生开课,上了一年。”

  “老师工作很忙,但很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吴璧如回忆说,除了上课,当时班上十几个同学,每周六都相约去老师家里交流,“老师是国际知名专家,我们当时20来岁,提问很幼稚,他却从不嫌烦,耐心解答,还有意识地引导我们用正确的学术方法。”

  “现在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王淦昌精神’就是师德师风的代名词。”浙江大学物理学系党委书记颜鹂说。

  81岁的中科院院士贺贤土说,自己在中学时对文科、理科都很感兴趣,是当时观看的一个关于王淦昌先生讲核物理科学的录像,促使他下定决心报考物理专业。

  “90后”浙大物理学系研究生靳佳明说,无论是小学时看“两弹一星”元勋的故事,还是2017年暑假去王淦昌等先生“战斗”过的青海原子城的探访,王淦昌先生“以身许国”的精神,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即使在他逝世20年后,依旧令我们思索,何为家国情怀。”

  1984年,德国西柏林自由大学授予王淦昌获得博士学位50周年荣誉证书。这个被德国人趣称为“金博士”的荣誉,是专门为获学位50年后仍站在科学第一线的科学家们设立的。

  “王先生曾说,我始终怀着极大的兴趣研究新现象。”87岁的中科院院士唐孝威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自己在高能所工作时,贝时璋先生建议,“你应该用物理的方式探索生命科学。”王淦昌先生听说后,非常赞同这种交叉学科的方法。其后,他还自己带头翻译国外生命科学著作,进行科普。

  吴璧如回忆,1997年,王淦昌来杭州参加浙江大学成立100周年活动,特意把当年的学生叫来叮嘱,“生物物理是很值得探索的前沿学科”,“当时王先生已经90多岁,外出需要坐轮椅,他还在不断考虑前沿研究,一生献身于物理。”      新华社杭州5月26日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尹文卓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 热点人物

    钟扬: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 热点人物

    一生一“事” 匠人匠心

  • 热点人物

    情感与责任铸就工匠精神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张伟夺得男子撑杆跳冠军

      本站比赛中,由于名将薛长锐在美国参加钻石联赛的比赛,因此冠军的争夺实际是在姚捷和张伟之间展开,最终张伟跳出5米70夺得冠军,姚捷则以5米60获得亚军。

  • 吕会会打破女子标枪亚洲纪录

      陈扬在女子铁饼比赛中投出66米56,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并获得该项目冠军。罗娜在女子链球比赛中获得冠军,她投出了75米02,也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另外,尹媛媛和田子重分别获得女子铁饼U20组和男子铅球B组的第一名。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张朝阳:搜狐视频不再买天价版权剧 继续发力自制剧(图)

      张朝阳透露,今年搜狐视频自制出品将不断加强,加强对年轻人群的影响,新增的一大批新剧覆盖玄幻、穿越、言情、青春等主题。(完)

  • 大师马列在挪威让“杭帮菜”入乡随俗(图)

      近30年前,当时已是国家高级烹饪技师的马列移民挪威,将他最擅长的“杭帮菜”带到了这个北欧国度。在那里,从小就爱变着花样做菜的他,巧用心思,让“杭帮菜”入乡随俗,俘获众多“挪威胃”,又借“杭帮菜”结交外国朋友,让更多人通过舌尖上的美味,知道了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杭州,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中国。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