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艺谋:创作上我总是不安分(图)
继《对话·寓言2047》第一季去年上演之后,张艺谋对这种跨界演出形式上了瘾。前天,张艺谋正式公布《对话·寓言2047》第二季将于6月12日至14日登台国家大剧院,让民间艺术高手与科技达人跨时空联手,延续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
张继科不敌日本球手遭淘汰
已决心“重返世界排名前10位并冲击2020年奥运会”的张继科,在中国香港公开赛中正式复出。由于其世界排名已跌至第168位,他不得不从资格赛打起。前天进行的资格赛中,他凭借两场险胜晋级正赛。
沈从文1938年
白楼潭一影(沈从文绘,蜡笔画,见1934年 1月 20日致张兆和信)
白楼潭远望、近望(沈从文绘,蜡笔画,见1934年1月19日致张兆和信)
《沈从文的前半生》是学者张新颖的新作,当年,他以《沈从文的后半生》获得鲁迅文学奖。谈及为何先写 “后半生”再写 “前半生”?张新颖说,写完沈从文的后半生后,回头再看他的前半生,见出了新的气象,因此抑制不住写作的冲动。确实,了解沈从文,得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人生经历着眼,才能深刻理解他内心精神世界发生的变化。在我们今天刊发的这篇 《作为大学教师的沈从文》中,可以看到时代环境的变化如何逐步影响他的心境。——编者
1930年 在武汉大学任助教: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合乎他心性的亮点
一九三〇年四月末,杨振声赴国立青岛大学出任校长,之前拖延的筹备工作就此走上正轨。六月,杨振声到上海延揽教师,北京 《现代评论》时期结识的这位朋友向沈从文发出了邀请,并于八月寄来了路费。沈从文从中国公学辞职后,一个去处,即是青岛,但学校能否按期开学,还是个问题,如果 “开不成学,就不知道走什么路好了!”所以同时也另做打算,给朋友写信打听: “若青岛十月无法开课,我或来北平住,不知有可以生活事业不?”
胡适、徐志摩推荐沈从文去武汉大学,从陈西滢六月给胡适的信来看,这事颇为不易:“从文事我早已提过几次,他们总以为他是一个创作家,看的书太少,恐怕教书教不好。……我极希望我们能聘从文,因为我们这里的中国文学系的人,差不多个个都是考据家,个个都连语体文都不看的”。最终,陈西滢的努力还是促成了武大聘请沈从文;给的职称只是助教,由这一点来看,这个聘请当然有些勉强。
沈从文从上海动身,九月十六日到达武昌。而他未能前去报到的青岛大学,九月二十一日即告正式成立并开学。
九月十八日,沈从文致信胡适:
初到此地印象特坏……街上是臭的,人是有病样子,各处有脏物如死鼠大便之类,各处是兵 (又黑又瘦又脏),学校则如一团防局,看来一切皆非常可怜。住处还是一同事让出,坏到比中公外边饭馆还不如,每天到学校去应当冒险经过一段有各样臭气的路,吃水在碗中少顷便成了黑色……
我到了三天,吃饭地方还不能解决,但时昭潭先生到得更久,还无办法,大教授因为一间最小的宿舍,还吵过架!……
……
到此借了些钱到手,舍妹方面已寄了点钱去,学费可缴一半,其余或等一会都可缴齐。……
我住处还得我每天用呼吸温暖它,使霉气去掉……
我在此一个礼拜三小时,教在中公一类的课……
沈从文教的课,还是新文学和习作。武汉大学印行了他以新诗发展为内容的讲义 《新文学研究》,铅印线装,前列 “现代中国诗集目录”,然后编选分类引例为参考材料,后半部分是六篇文章,分别论汪静之、徐志摩、闻一多、焦菊隐、刘半农、朱湘的诗。十一月初,他把这个讲义寄了一份给王际真:“那个讲义若是你用他教书倒很好,因为关于论中国新诗的,我做得比他们公平一点。”
同时来任教的还有孙大雨,来之前即与沈从文在上海相识,来后两人常常一起上小饭馆。孙大雨比沈从文少三岁,但留美归来,待遇自是不同。沈从文给王际真的信里说:“大雨是大教授,我低两级,是助教。因这卑微名分,到这官办学校,一切不合式也是自然的事。……别人要我教书,也只是我的熟人的面子,同学生的要求。学生即或欢迎我,学校大人物是把新的什么都看不起的。我到什么地方总有受恩的样子,所以很容易生气,多疑,见任何人我都想骂他咬他。我自己也只想打自己,痛殴自己。” “大雨在此做他的诗,还快乐,因为他会快乐。我是不会快乐,所以永远是阴暗的、灰色的。”
继《对话·寓言2047》第一季去年上演之后,张艺谋对这种跨界演出形式上了瘾。前天,张艺谋正式公布《对话·寓言2047》第二季将于6月12日至14日登台国家大剧院,让民间艺术高手与科技达人跨时空联手,延续科技与艺术的碰撞。
已决心“重返世界排名前10位并冲击2020年奥运会”的张继科,在中国香港公开赛中正式复出。由于其世界排名已跌至第168位,他不得不从资格赛打起。前天进行的资格赛中,他凭借两场险胜晋级正赛。
张朝阳透露,今年搜狐视频自制出品将不断加强,加强对年轻人群的影响,新增的一大批新剧覆盖玄幻、穿越、言情、青春等主题。(完)
近30年前,当时已是国家高级烹饪技师的马列移民挪威,将他最擅长的“杭帮菜”带到了这个北欧国度。在那里,从小就爱变着花样做菜的他,巧用心思,让“杭帮菜”入乡随俗,俘获众多“挪威胃”,又借“杭帮菜”结交外国朋友,让更多人通过舌尖上的美味,知道了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叫杭州,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叫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