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王鹏涛:经历风雨的青春最美
//www.workercn.cn2014-12-24来源: 中工网——《河南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毕业于郑州地质学校地质调查与找矿专业的王鹏涛今年25岁,家是驻马店农村的。虽然比较能吃苦,但真正接触到地质工作后,他才感受到什么叫苦、什么叫累。

  “学这个专业时,我就抱有吃苦的打算。可在2008~2010年三年的暑假期间,学校安排到登封的实习基地,我才意识到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这份地质工作的艰辛。每天跟着老师上山认石头、看标本,晚上下山还要跟书本知识作对比,整理材料,我才意识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多么有限。”王鹏涛说,为了能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曾在2010年寒假到山西忻州实习过。2011年春节一过,他又和同学结伴去陕西安康一从事找煤的地勘单位干活。

  2011年4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鹏涛听同学说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调查院招人,他便把简历投了过去。“没想到,我顺利通过了考核。”王鹏涛说,就职后他才知道是他丰富的实习经历帮他敲开了梦想之门。

  “我们迷过路、翻过车、被狼围过……我们的帐篷被雪压塌过、被风吹倒过,但这辈子能与地质相伴,我们是幸福的。”王鹏涛刚从该院新疆项目上下来,在新疆,他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去年4月份,作为技术员,王鹏涛和同事一行10人从信阳开车,整整10天才到新疆。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去,每次一待就是半年。没去新疆前,王鹏涛曾幻想过那里的风景有多美。他们走过黄河中下游平原,跨过秦岭山脉,越过黄土高原,踏过青藏高原,走过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穿过罗布泊,穿越塔里木沙漠,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海拔1200米的新疆叶城。可还要到海拔5000米的戈壁滩驻地,才知道在很多人眼里充满新奇与野趣的地质调查,是多么的危险。

  对地质队员来说,工作就是“上山背馒头、下山背石头”,高原反应引起的缺氧头疼根本不值一提,难办的是遇到山上没有路,那就只能“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自从来到该院工作后,他一年只有春节的时候能够回家一次,但也只是在家待几天而已。

  和王鹏涛同年去新疆项目的队友,有两个因为受不了苦,选择了辞职。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这样定义青春:生活馈赠给我们一个价值连城又无限高贵的礼物,这就是力量;它带给我们一个充满着期待、求知欲、战斗力、希望和自信的青春。王鹏飞对此深信不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