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牌首席员工杨金安:百炼成钢
//www.workercn.cn2016-05-1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百炼成钢

——记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牌首席员工杨金安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王佳宁

炼钢中的杨金安。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杨金安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金牌首席员工、冶炼车间50T电炉班班长。炼钢32年来,他勤奋好学,勇于创新,共进行重大攻关课题研究8项,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20余项。工作中,他不但屡创佳绩、屡破纪录,还依托工作室,不断培养年轻人才,为企业注入活力。

  夜深了,中信重工铸锻公司冶炼车间的熔炉烧得火热。杨金安穿着厚厚的阻燃服,仔细查看钢水情况。在这超过50℃的冶炼车间里,看着内部温度超过1600℃的大型炼钢炉,他觉得很安心。

  炼钢32年,杨金安被誉为“钢铁战士”。他是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冶炼车间50T电炉班班长,更是金牌首席员工,技术和想法都“特别厉害”的“大工匠”。

  从学徒到工匠

  1984年,杨金安被分配到冶炼车间从事平炉炼钢。车间里打雷般的轰鸣,差点击碎了杨金安的炼钢梦。“那时,车间里烟尘弥漫,钢花常落到身上。”杨金安说。

  但很快,杨金安就下了决心,“条件这么苦,自己更要努力学点真本事”。抱着这个想法,再大的困难也就不畏惧了。

  “那时条件差,炼钢活累,但每炼好一炉钢,就像在炎热的盛夏喝了一大碗凉茶,爽透了!”杨金安说。

  杨金安是个倔性子。当时,厂里开展劳动竞赛,杨金安带着十几个年轻人,发了狠劲。一年里他们有8个月拿了大奖,老师傅都冲他们竖大拇指:“牛!”

  杨金安说,最难忘的是在平炉的20年。

  2004年,平炉改电炉之前,碳的控制、合金回收率等重要指标,全凭炼钢人的经验,这逼着杨金安一头扎进对炼钢难题的研究中。他满世界跑着买资料,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工艺和技术。

  “多向经验丰富的师傅请教。”杨金安说,关键是要积累经验,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思路。

  杨金安有一本微微泛黄的64开工作手册,总是寸步不离地带在身上。每天的工作安排、炼钢种类、材料、大小,以及每炉钢水的电耗、氧耗等,他都记录在册。32年来,这样的笔记本,杨金安用了50多本,成为他的炼钢“宝典”和创新“大数据库”。

  “我就是喜欢摸索怎么炼钢!”现在取一勺钢水,泼在地上,杨金安就能判断出它的碳含量;看炉渣的温度,就能判断钢水的温度。这不仅是年复一年的经验积累,更有可贵的创新精神融贯其中。

  目前,杨金安共进行重大攻关课题研究8项,成功完成推广应用5项,提出创新合理化建议20余项。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