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数控领域“师之骄者”
——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徐国胜
徐国胜(中)与团队成员讨论工艺
人物简介
徐国胜,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副主任、实训教师,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职工组冠军。他凭借对现代制造业的钻研和高度责任感,成为全国数控领域一名响当当的专家。他还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聘为41届、42届、43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项目中国集训队技术指导专家和教练组长,并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高技能人才)和全国技术能手。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市有突出贡献技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技能大师、国家级技能大师等荣誉,2016年获“津门工匠”荣誉称号。
“机器导轨内不得放置任何物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导轨工作面,三坐标测量机使用前需要用无水酒精擦拭。另外,测量完后要先看测量结果,确认测量结果正确无误,如有疑虑应仔细复检。”戴着银边眼镜、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儒雅气质,记者见到徐国胜时,他正俯着身子,神情专注地为学生讲解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和注意事项。
1996年徐国胜刚参加工作时,现代制造业在国内还刚刚起步,研究该方向的人少、资料少、空白点多。当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工程实训中心从国外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数控设备和大型CAD/CAM软件,但却无人会使用,学校分配徐国胜负责一台刚从日本引进的车铣加工中心的开发工作。那段时间里,他几乎每个晚上都要到图书馆查阅大量的外文资料,一有空就到知名网站上浏览专业信息,作息表上的日程安排填得满满的。通过勤奋钻研,仅用两个月的时间,他就能熟练运用PRO/E、MASTERCAM等多种CAD/CAM软件进行设计与编程,并且开发了本市第一台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全部功能。2004年10月徐国胜在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得数控车床职工组冠军,从此名声大噪。
在与数控机床打交道的无数日子里,徐国胜和他带领的创新团队一起参与了多项前沿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他研究、设计并开发出了国防单位使用的流体(空气)动力装置,该装置由前内导流罩和前导流罩组成,均属复杂车铣薄壁零件。刚接到这个任务时,他认真进行研究、分析、设计动力装置,并进行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加工,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最终获得成功,不仅改变了装置从国外进口的现状,还为国家每年节约资金几百万元,赢得了国防单位的赞誉。“喷漆罩杯组件”是本市重点项目“喷漆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它的组件质量关系到整个系统性能的“存亡”。徐国胜接到项目后,结合车铣复合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定位精度需达到5微米,工件工作时的旋转速度为每分钟40000转的“苛刻条件”,他精心分析并设计了专用夹具,制定了精密加工工艺并加工,使这个部件的各项精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整套系统一次试验成功。
“国家863计划”项目——“工业机器人用RV减速机”关键零部件工艺设计与制作、为中国代表队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设计专用工具箱和专用检测量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类新型多坐标智能微进给加工平台及其动力学行为研究”等等,在这些重大项目和比赛里总能看到徐国胜的身影。徐国胜还善于把实践提升凝华,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他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7项,发表科研论文11篇,出版教材5本,获得专利4项(其中两项为第一申请人),目前,他正在主持开发“数控车职业培训包”项目研究,将为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帮助。
如今,除参与赛事评判和项目课题的研发设计外,徐国胜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教书育人上。在徐国胜看来,“双师型”的老师就必须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集于一身,课上是老师,实训中是师傅,生活中是朋友。他主张在课堂中实训,开设了数控多工种复合训练模块,培养学生在工程设计及加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工作至今,他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数控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徐国胜说,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实实在在传承手艺。他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诠释着“双师型”数控教师的“工匠精神”。
(记者 孙祎)
邹毅:直性子的数控车“小王子” | 2015-01-15 |
邹毅:直性子的数控车“小王子” | 2015-01-15 |
李家琦:时尚手表刻上“中国印”(图) | 2015-01-15 |
李家琦:时尚手表刻上“中国印”(图) | 2015-01-15 |
天津市李志波勇夺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焊工... | 2015-01-15 |
技能大师李建国:爱拼才会赢(图) | 2015-01-15 |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黄田:机械制造领... | 2015-01-15 |
静燮平:爱岗敬业育“工匠” | 2015-01-15 |
贾瑞兴:“把绝技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师生” | 2015-01-15 |
朱庆:昔日“学霸”志在百年树人(图) | 2015-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