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开展非公企业劳动竞赛 助推上海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市总工会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非公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目前,上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并呈现四大特征:一是企业总量大。总数已达33.6万家,占全市企业数的90%以上;二是从业人员多。吸纳了80%以上的职工就业,达到670万;三是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工业(开发)园区。仅上海综保区就集聚了近万家企业,其中80%为外资企业,投资主体涉及93个国家和地区;四是总部经济特征明显。截至2012年底,已有1000多家世界跨国公司落户上海,其中265家投资性公司、40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51个研发中心。
非公企业已成为工会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上海已建工会企业中,非公企业数占86.1%,非公企业会员数占全市会员总数的69.8%.近年来,上海市总工会把开展非公企业劳动竞赛作为深化竞赛活动的重点领域和工会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广泛开展“携手保增长、和谐促发展”非公企业劳动竞赛,激发非公企业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非公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推动实现个人梦、企业梦和中国梦的有机统一。
一、坚持“三个同步”,不断增强非公企业劳动竞赛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一是坚持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同步增长。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要求,通过劳动竞赛调动企业和职工双方的发展积极性,推动企业效益与职工收入实现同步增长,把非公企业建设成为企业与职工的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面临经济形势严峻情况,上海浦江控股有限公司在劳动竞赛中提出“不减员、不减员工收入、不减员工福利”,并实施“三增”,即为企业增加岗位、为骨干增加收入、为青年增加培训机会,同时通过集体协商,把“员工每年收入增长幅度平均不低于11%”写进了集体合同。
二是坚持企业管理与职工素质同步提升。竞赛中,把提升企业管理效能与职工素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技能培训,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推动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非公企业集聚地金桥开发区积极推行首席技师制度和首席技师工作室,建立了技术制造、科技研发、服务管理三种类型12个企业“高师带徒示范基地”,其中非公企业8个。2012年,共组织高师带徒596对,有627名职工通过高师带徒实现技能升级。
三是坚持企业竞争力与职工向心力同步增强。通过竞赛将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上来,群策群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以企业的发展业绩与良好前景增强职工的自豪感和向心力,为非公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奥林巴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通过劳动竞赛让班组实现了“三多三少”:关心企业的多了,人心不稳的少了;想办法的多了,发牢骚的少了;员工间关心的多了,互相指责的少了,同时也促进了公司产品不良返品率从1.5%下降到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