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临近年关春节,由互联网巨头们发起的红包“派送”活动,越来越热闹,也越来越吸引人。一时间,微信群中,你派发个红包,我抢个红包,成了一种令人开心的游戏。更多的企业也开始参与红包派送活动作为公关宣传的手段,金额也一路上涨。
但是,这也让一些犯罪分子发现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人们爱占小利,疏于防范的心理特点,把抢红包变成了诈骗,让不少人上当,损失了钱财。
最近南京警方的一份通报,就列举了几种通过“红包”形式进行诈骗的案例。
第一种,是利用收红包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套取对方的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同时将木马程序安装在受害人手机中,再从网上转账,造成受害人财物损失。在各地披露出来的网络银行盗窃案中,以这种形式的诈骗手段居多。犯罪分子利用人们对网络操作的不熟练或是轻信的心理,以假冒网站链接,植入木马程序,通过高科技手段在不知不觉中盗取资金。
第二种,以许诺发放大红包为由,要求受害者存入小于红包金额的保证金,并安排“托儿”让群众“眼见为实”,放心地将保证金交给骗子。骗子拿到保证金后就逃之夭夭。这种手段就有点类似于非法集资,先承诺一个高额的收益率,群众见了纷纷去存款,开头几期利息照常支付,群众们的信心越来越强,敢于存款的人就越来越多。结果到了某一天,这个游戏玩不下去了,集资者才发现自己的钱收不回来了。
第三种,骗子的骗术更进一步,将诈骗对象从收红包者变成发红包者。他们先是冒充顾客,向淘宝店主要求购物送红包,然后摇身一变,又冒充淘宝网的官方客服,指导店主如何发红包。当店主将账户信息交给这些“官方客服”后,他们同样利用网上盗刷方式,转走店主账户内的资金。
除了抢红包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掉入陷阱外,抢红包的其他副作用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
据媒体报道,有个小伙子,因为一心想抢到群中朋友发的钱包,一天连续十多个小时不停地盯着手机看,唯恐丢失了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结果由于眼睛过度疲劳,充血红肿,不得不去医院诊治。而他前前后后也只抢到三个红包,累计不足六元钱,连看病的费用都不够。
借红包而行的诈骗案虽然五花八门,各出奇巧,但只要人们紧紧把握几点,可以做到有效防范:第一是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信息绝不轻易泄露。无论是自己收到了多大的一个红包,如果对方要求你注册、登记,填上身份证号银行账号等,都需要三思而后行。
第二是收红包绝不要去付什么押金,保证金之类的,红包就是红包,还需要什么保证金?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绝不相信什么掉馅饼的事情,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侥幸心理,一夜暴富心理,都是给骗子留下的门缝。我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心,才能最终保护好自己的口袋。
新春之际,大家不妨以一种平常心,休闲心,娱乐心去对待抢红包这件事,让小小红包在不经意间带给您一份愉悦,切莫将抢红包当成了可以狠捞一笔,发家致富的机会。
张西流个人文集2 2011-03-17 |
“街净哥” 2011-08-09 |
柏小莲:围观“晶刚”经 2012-11-09 |
语出今人 2013-03-25 |
吴兰友:规范职务消费须靠公开透明 2013-08-14 |
承继传统向前看 2014-02-07 |
一周看点(第224期) 2014-04-11 |
争“除夕放假”不如增加节假 2014-12-08 |
如何看待“夫妻囤票”? 2014-12-19 |
谨记公序良俗 2015-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