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河南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就和朋友架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售卖,后又掏4只。他们掏的鸟是燕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1月30日,记者获悉,小闫和他的朋友小王分别犯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等,被判刑10年半和10年,并处罚款。(12月1日《郑州晚报》)
小闫和他的朋友不会想到,他们掏鸟只卖了千余元,却会让二人十余年的青春在监狱中度过。在网上,有如潮的声音为他们喊冤,认为法院“量刑过重”,“为何不再给年轻人一个机会呢”。
应该说,法院的量刑不可谓不重,却也是有法可依。我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燕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依照2000年最高法发布的《关于审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与其相对应的“特别严重”的数量标准为10只。
需要提到的是,报道中一些细节并未交代清楚。比如,小闫及其朋友是否知道他们所掏的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掏鸟的地点是否为禁猎区?虽然,依据法理“不得以对法律的无知为抗辩”,却能通过这些细节,来探寻两个年轻人的心路.
事实上,因捕捉、贩卖野生动物而被判刑并引争议的事件,近年已多次上演。比如,2012年,浙江嘉兴3人捕获203只“三有保护动物”黑斑蛙和金线蛙,被判三至四个月拘役;2013年,河南新密一男子猎捕麻雀300余只,被判非法狩猎罪拘役6个月,缓刑一年;2014年,4人在山东定陶县禁猎区猎捕青蛙 5635只,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到一年不等。以往犯案的多是农民,如果说他们是因为对法律无知的话,那么身为大学生的小闫也毫无法律意识吗?这一案件直接反映出相关部门普法等工作的不到位。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面前的是否属于国家保护动物,更不知道捕捉、贩卖野生动物的严重后果。
当然,依法严惩有巨大的警示作用,但相关部门更应该把工作做在前头。除此之外,还应该将惩治的视野延伸,着力于摧毁整个市场交易链条,因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如此,才不会再有像小闫这类的悲剧发生,也才能更好地起到保护动物的作用。
辽宁日报:从“捆绑就业”说起 2009-02-12 |
辽宁日报:从“捆绑就业”说起 2009-02-12 |
任冠青:大学生“回炉”当技工有何不可 2013-06-04 |
张同刚:请人代开实习证明实为掩耳盗铃 2014-07-14 |
盘和林: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环境 2014-07-30 |
斯涵涵:虐猫事件再证动物保护之殇 2015-10-15 |
姜瑞卿:莫让大学生村官深陷“贪腐泥淖” 2015-11-11 |
舒 锐:掏鸟16只被判10年到底冤不冤 2015-12-02 |
知 风:掏鸟被判10年半为何令人诧异? 2015-12-02 |
李振忠:大学生“鸟事”何以演绎为法律憾事? 2015-12-0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