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个“二维码”就像紧箍咒,提醒大家注重质量
【班组现场】“二维码”
7月14日上午,安徽电建一公司机械化大修厂钳工班对大修好的电动葫芦进行负重试验,试验一结束,钳工小李便拿出油漆笔在电动葫芦内侧的拐角处写上一串数字。这是出厂日期吧?在卷筒上写多显眼啊,为啥在那个角落里写呢?
小李指着那一串数字说:“修好的日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实它的作用相当于二维码,谁是主修人,葫芦适合哪种起重量的龙门吊等,一看便知。”
修电动葫芦只能算小活,咋还弄出“二维码”来了呢?
原来,修电动葫芦不算大活,班组一直沿用的办法是,谁有空谁修,从来没有确定过主修人,修好以后运到施工现场,或放在车间里备用。这样虽然省事、省心,但随着公司工程项目增多,龙门吊转场日益频繁,电动葫芦引发的麻烦也随之而来。
首先是出现质量问题找不到相对应的“责任人”,质量缺陷无法根治。
其次,对上次维修了哪些内容,更换了哪些附件、规格型号等一无所知,让去施工现场排除故障的人无法提前准备零配件,只能到现场解体,查出件号后才能去采购,费工耗时。
再有,龙门吊起重量不同,其电动葫芦“小跑”行走轮的跨距也不一样,只能到施工现场以后再调整,而调整间隙需有经验的钳工师傅才能完成,使钳工人手更紧缺。
钳工班为解决这些麻烦,先从加强修复、保养过程中的质量验收力度入手,增加了此项作业的维修记录,并指定主修人。试吊结束后立即标注修复日期,与维修记录相对应。经过不断摸索和改进,最终形成现在的“二维码”。
这个“二维码”就像紧箍咒,提醒大家注重质量。通过它可以核对维修记录,追溯主修人、配合作业的助手,出现质量问题,直接扣相关人员的奖金,因此谁也不敢在作业中有半点疏忽。排查故障前调出该台葫芦的修理记录,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后续作业轻松很多。
还有,钳工不要跟到现场去调整轮距间隙了,因为备用葫芦里各种间隙都有,现场需要哪一种,依照“二维码”的标记挑一台,运过去装上就能投入使用。
至于“二维码”标在拐角处的原因,小李说,那是为了避免运输途中被蹭掉。(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