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工会频道职工园地-正文
北京女工剧社:“家”在舞台(图)
//www.workercn.cn2014-08-06 08:16:31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 更多

  艺术让她们“站起来”

  “对最贫困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这会让他们变得特别的无助,以致在这个社会上站不起来。这时候,你会发现艺术比其他方式更有用。”

  与地丁花剧社性质相似的,还有北京富平学校组建的家政女工艺术团。和建校的初衷相似,家政女工艺术团的出现,是为了改变妇女们“不能动弹”的命运。

  北京富平学校管理人员史园园告诉记者,上世纪末,他们考察中国农村时,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农村,妇女自主选择的余地很小,女儿延续着母亲的生活,经历着循环往复的、不平等的命运。”他们认为,摆脱这种命运的方法之一,就是推动农村妇女向城市流动。人口流动会使传统土壤出现松动,农村妇女也因此有机会寻找到解放自身的途径。

  “然而,农村妇女进城务工,并非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她们部分地摆脱了前一种命运,却又面临着新的困境,这些困境与城市化过程中的新问题相伴而生,比如家政女工的劳动权益得不到保障,工作性质得不到尊重,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等。”史园园说。

  家政女工艺术团,正是进城务工妇女庞大支持系统中的一项分支。艺术,在这里被寄予了一种改变群体命运的期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卜卫说:“对最贫困的人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经济上的穷困,也是精神上的贫乏,这会让他们变得特别的无助,以致在这个社会上站不起来。这时候,你会发现艺术比其他方式更有用。”

  剧团最大的成效,是改变了家政女工们的精神状态。“因为工作性质,许多家政工大姐最初都不能自如地与外界交流,在他人看来,这个群体是自卑、胆怯和内向的。许多人24小时与雇主在一起,同吃同住,精神上几乎没有放松的时候。”史园园说。在艺术团里,从声音和肢体训练开始,她们被引导着探索、熟悉、解放自己的身体,她们的身体语言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头也抬高了,胸膛挺起来了,声音也响亮了,脸上多了笑容。

  艺术还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成效,在呼吁平等、尊重和理解的同时,她们也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对外展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她们的努力,也使自己的命运在现实中发生了真正的改变。

  艺术团还未成立的时候,每到周六休假日,张国燕便来到家政公司的门店,和其他家政工一起聊天。尽管和雇主朝夕相处,但张国燕觉得,只有到了这一天,自己的情绪才能得到真正的放松。“每个人都开始滔滔不绝,把憋了一周的话都说出来,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没有重点,也没有目的,只是想找个人说话罢了。”张国燕说,但聊天的主题却很单一:工作枯燥、身体疲劳、雇主挑剔、工资不高。

  这种交流往往带来了消极的结果,休息了一天回去,家政工大姐们的心情反而更不好。但艺术团为女工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进取的氛围,她们开始寻求塑造一个美好的自身形象,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反思和沟通。

  在艺术团汇演时,常有雇主们被请到现场观摩。当化着妆、身穿演出服、面貌焕然一新的家政工们出场时,雇主们看到了家中阿姨的另一面,“不再是木讷、不善言辞、低头干活的形象,而是乐观、昂扬、充满自信的”,这样的形象,使人们心中长期抱有的偏见出现了松动,也向着实现真正的平等迈出了第一步。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