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云医院”重构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从看“病”变为看“健康”,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击中了老百姓最大的“痛点”
最近,宁波云医院、阿里健康云医院纷纷上线。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检查数据、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药品管理、医保付费等信息都上了“云”端,人们能方便快捷地挂号、看病、缴费,并实时关注自己的健康信息。
准确地讲,“云医院”应该叫“云健康”,其实质正是以互联网技术管理健康。与传统的医疗卫生信息化模式相比,它重构了健康管理和服务模式,从看“病”变为看“健康”,有助于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击中了百姓最大的“痛点”。
长期以来,一提到医疗,人们讨论的总是看病,在潜移默化中偏离了自己对医疗最大的诉求,即维护健康。主要原因是,当前的医疗服务重在治疗疾病,医疗支出越来越高。在这种机制下,人们普遍形成共识,哪个医生治病水平高,他就是好医生,并争相找他看病。绝大多数人不会认为管理健康水平高的医生是好医生,更不可能争相找他管理健康。这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如今,慢病种类越来越多,患病人群不断增加,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由于慢病多是生活方式病,人们发现只看“病”无法适应现代疾病谱的变化,而且大部分慢病难以根治,于是人们开始用跟踪记录的健康信息来避免、管理疾病。各医疗机构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系统,社区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但是因为端口接不上,相互之间变成“信息孤岛”。医生不了解患者的病史,患者每次就诊须携带以前就诊的各种记录;在别的医院做的检查结果互不相认,造成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治疗后回到家,陷入失控、不规范管理状态。
信息不通导致医疗资源严重浪费,医疗费用居高不下,居民看病负担越来越重。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底我国卫生总费用超过3.1万亿元,增速超过GDP,医保基金支付压力日益增大。
古人说,上医治未病。很多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健康需要管理,加强预防才能不生病少生病。有研究表明,投入1元做健康管理,能减少8元以上看病费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运用,给健康管理提供了重要工具,它能将各“孤岛”的信息连接、共享起来,整合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最大效益。比如将居民个人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查单据、电子处方、医保付费、药品管理等功能连通共享,减少重复检查和重复开药行为;全科医生定期给居民做检查等,就像汽车定期保养一样,修复小毛病、上足机油、减少损耗,实现慢病管理和随访;定期更新电子健康档案,医生以此了解病史,使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同时连接移动医院的入口,实现预约挂号、实时缴费等,提升服务效率。
用互联网技术惠及居民健康,是健康管理的大趋势。日前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均肯定了这个方向。在不远的将来,好医生的标准会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会相信,管理健康水平高的医生同样也是好医生。
刘根生:为啥这么多人信“拍打拉筋法” 2012-09-04 |
白剑峰:病人为何越治越多 2013-01-18 |
白剑峰:农民不体检暴露医保“短板” 2013-03-01 |
文汇报:健康经济“牛市”值得期待 2014-02-14 |
吴 帅:当你把健康交给“一分半钟”医生 2014-06-06 |
厂 佳:“叩门医生”打通医疗“最后一公里” 2014-07-07 |
白剑峰:移动医疗 还欠东风 2014-12-12 |
徐 清:“留住村医”须告别“雁过拔毛” 2015-03-25 |
曲哲涵:跨界莫留监管盲点 2015-04-27 |
深化医改当明确政府定位 2015-05-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