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袁云才:莫让奇葩题误人子弟
//www.workercn.cn2015-11-05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3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6倍多3岁,爸爸、爷爷今年各多少岁?”3日,有江苏宿迁网友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道数学题,虽然答案很简单,爸爸24岁,爷爷147岁,但这个结果却让网友感慨:“生物老师看到后该哭了!”(11月4日《现代快报》)

  爷爷竟然比爸爸大了123岁,而爸爸是在16岁时生下小明。这样的计算结果,简直是在考验一个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写上答案吧,怀疑自己算错了,因为现实中的人别说123岁还能生小孩,就是能活到123岁,不,能活到100岁都得谢天谢地了。可不写答案吧,计算结果又明明是这样。这就很让人左右为难。

  也许未来科技发达了,人类寿命超过200岁都不成问题,而且青春期能延长到100岁以后,因此,这道奇葩题实为锻炼学生想象力的“科幻题”。可是,爸爸16岁生下小明,这样的答案不说让人瞠目结舌,至少可能给学生早恋带来不良的心理暗示。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事物的辨别力和判断力远不如成年人,违背生活常识、社会常态的奇葩题目,很有可能让孩子毫无取舍地全盘吸收,在潜移默化中误导孩子,这也正是家长们吐槽最担心的地方。

  事实上,类似的奇葩题,以往在中小学校园时有爆出。有的内容莫名其妙,比如:“一条船上有7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有的明显违背常识或法律,比如:“一辆小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65千米,已经行驶了12小时,离乙地还有380千米。问: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千米?”明显违反了交通法中不许超速和疲劳驾驶的规定。

  奇葩题频现,不仅暴露出相关教研员和教师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更折射出学校教育重知识技能学习、轻公民素质培养的不良倾向。其实,只要相关人员稍用点神儿,改动个别字句,不少奇葩题即可避开道德、法律或伦理上的误导,而解题思路和难度并没变。可以说,防止奇葩题误人子弟,只是举手之劳,关键在于愿不愿绷紧社会责任感这根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