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期,朋友圈中多篇文章提到“聪明药”,宣称可提升注意力、副作用非常小,甚至有不少白领、考生家长到医院要求开“聪明药”。医生表示,利他林、莫达非尼这类“聪明药”多用于治疗抑郁症等,长期服用会导致神经过敏、头疼。(5月15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六月高考的临近,考生和家长们也开始了紧迫的“备考大战”。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许多商家正是瞅准了家长和考生们的这一心态,推出“聪明药”等商品来吸引甚至迷惑消费者。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花高价来购买此类产品为孩子鼓劲,而考生也在高考临近的氛围中迷失了理智,纷纷中了“聪明药”的招。
诚然,家长和考生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聪明药”的使用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聪明药是一种神经抑制类的西药,包括利他林、莫达非尼等。利他林是一种治疗儿童注意力缺陷及多动症的神经类药物,服药后可以让孩子的精神高度集中。一些高考的学生、大学生和企业管理人员服用此类类似于兴奋剂的药物,来增强记忆力,使思维更灵活。但实际上,没有研究证明这些药物具有这样的功能。而国内及国际的专家从药理学的角度指出:如果服用“聪明药”能够让人聪明,那么,这个效果也会是很短暂的;当药效过去以后,很可能聪明程度就回到从前,甚至还不如从前。
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在2012年5月10日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称,从未批准过具有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消费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千万不可相信个别不法企业的虚假宣传。国家批准的改善记忆、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有些保健食品原料不太适合考生使用,且产品有规定的适宜人群和不适宜人群及食用量,消费者在购买时要仔细查看。
在笔者看来,高考是很重要的,但它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考生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知识积累。“聪明药”的出现,其实并不能给学生带来理想的效果,甚至还有很大的毒副作用。被商家宣传所迷惑的家长,出于“爱子心切”的心理,企图用这样的方式来让考生拥有更优秀的高考成绩和更好的前途,但最终的实际效果却只会与理想背道而驰。
因此,“聪明药”等产品可以休矣。比起让学生在短期“提升智力”,考试前的良好心态更加重要,一味地“强压”和“逼迫”只会适得其反。家长们与其采用这种错误而无效的方式,不如多给考生一点鼓励和空间,让他们能用更自信和放松的态度迎接高考。
申国华:乡村市场容不下“山寨” 2014-01-21 |
郁晓东:错误教育观影响一代人 2014-06-04 |
厂 佳:高考遭遇广场舞,大妈可否休息几天 2014-06-05 |
赖配根:人生不能只盯着物质的成功 2014-06-06 |
胡乐乐:“高考祈福”不应迷信化 2015-06-05 |
耿银平:“过度补习”呼唤多元评价体系落地 2015-08-13 |
李晓亮:那就聊聊“人穷为何要读书” 2015-09-07 |
莫开伟:民众如何应对银行... 2015-09-21 |
巴黎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声音” 2015-12-02 |
董禹含:2015,盘点中国经济五大热词 2015-12-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