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
但凡看过阿来的名著《尘埃落定》,恐怕都对书中土司王国的神秘、土司制度的流变,倍觉好奇甚至感慨。土司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湖南、贵州两省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意义不容低估,但是更应该看到的是,究竟为何申遗,申遗成功之后怎么办?
“申遗热”始于上个世纪末。当时,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城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声名鹊起,并很快成为新兴旅游地,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由此认定,一些地方申遗就是为了开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不能回避,有的地方申遗成功后,确实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比如,丽江古城、故宫等世界遗产,因“旅游业过度开发、遗产地不堪重负”,被世界遗产大会亮“黄牌”。
比亮黄牌更可怕的是亮红牌,即除名。一个案例是,德国著名旅游城市德累斯顿,因其存有大量巴洛克式古建筑,2004年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但是,此后当地政府疏于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后仍然置若罔闻,最终被除名。殷鉴不远,谁也不愿意看到千辛万苦申报成功却被剥夺称号的悲剧。
其实,对于有价值的遗产,不管有没有申遗成功,都应该下最大努力保护。申遗成功之后,更应该竭尽全力保护。正如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所称,“世界遗产在地域上是我们的,但绝不仅仅是我们的,而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共享的。保护是我们的义务,传承是我们的责任。这才是‘申遗’最根本的目的。”诚然,申遗只是手段,而不能把它当成面子工程,或者牟利工具。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还不如不申遗。
世界遗产沉淀着历史的记忆,保留着传统文化的脉络,如果把它们变成单纯的商品,甚至肢解它们、糟蹋它们,就是暴殄天物!更重要的是,这些世界遗产具有不可复制性,一旦破坏再也难以复原,就不可能找到原来的气场。善待世界遗产,留住悠远的文化基因,这是我们的责任。
文汇报:又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被除名的警示 2009-08-04 |
西安晚报:把世界遗产完整地交给下一代 2010-08-02 |
因为世界遗产“在那里” 2010-08-03 |
刘文国:“申遗”成功之后当如何 2010-08-07 |
陆建松:申遗是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 2010-08-27 |
文汇报:又一个世界遗产项目被除名的警示 2009-08-04 |
经济日报:“申遗热”该降温了 2013-08-28 |
乔 衫:申遗成功意味着保护责任更大 2014-06-24 |
毛建国:申遗成功意味着责任更大 2014-06-24 |
毛建国:大运河保护更大挑战在申遗后 2014-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