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火药王”王泽山
【故事】有人问王泽山,1996年时你就已经61岁了,两次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似乎可以功成身退了,为什么还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王泽山说,国家交给你的事,你就要做好,这就是使命。火炸药不仅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个工作必须做好,否则没脸见人。经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再度攻克世界性科研难题,在81岁那年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领奖台,成就了一段传奇。荣誉等身,王泽山却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除了能做火炸药研究,别的都不擅长”,一天不搞科研,一天不思考,一天不工作,就感觉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以身相许”火炸药,使命和热爱是他最大的动力。
【点评】
火炸药是一门研究“热”的学问,可这个专业本身是个“冷门”——基础、枯燥,甚至危险,要坐冷板凳,很多人说搞火炸药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王泽山则认为,专业无所谓冷热,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总能摸索出点东西来。
这条冷板凳,王泽山一坐就是60多年。他经常要在极端条件下到户外做实验,在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靶场,室外温度经常达到零下30摄氏度,年轻人都吃不消,数据采集仪器也常有故障,80多岁的王泽山却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来还要核对验证数据。他开玩笑说,“就是因为自己天生低温感,所以才发明低温感含能材料”。
成功的秘诀在于,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由于入神思考,他案头的咖啡经常是热了一遍又一遍,进错楼、跑错房间、错乘火车铺位的事也经常发生。他说:“我头脑闲不下来,吃饭、走路、睡觉想的都是火炸药领域的问题,我享受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状态,正是“业精于勤,行成于思”的生动注脚。
从突破“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到冲击“低温度感度技术”,再到成功解决“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药技术”难题,王泽山不仅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有着对科研工作的朴实热爱和矢志报国的使命担当。长期以来,一代代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他们当中,有和死神赛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深潜”30年、被误认为是“不孝子”的黄旭华;还有开启中国“深地时代”的黄大年;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中国天眼”的南仁东……没有许党许国的担当,没有报党报国的信念,也就不会有伟大事业的千帆竞发。
王泽山常说的一句话是,“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解决的问题,模仿做得再好,也只能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点”。把热爱注入科研事业,让使命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