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生命禁区”
提到孙永福,就不得不提青藏铁路。
到铁道部任职后,孙永福就接触到进藏铁路方案研究问题。为贯彻1994年7月20日中央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他主持中铁第一、第二勘察设计院开展大面积选线。从诸多方案中,专家们比选出青藏、甘藏、川藏、滇藏4条线路,之后又从4条线路方案中选出青藏、滇藏两个方案,对这两个方案作深入研究,并进行现场考察。
那时,他还不知道有民谣这样唱:“到了西大滩,气短腿发软;过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
2000年7月31日清晨天没亮,孙永福带领考察组同前来迎接的时任西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杨传堂一道,从格尔木启程。中午时,车队到达沱沱河兵站。孙永福坐了6个多小时越野车,下车时就已经有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觉得头胀得又大又重像戴了个大帽子,脚像踩在棉花包上一样松软。面对列队欢迎的兵站指战员,“使劲”讲了几句感谢的话。当时他就想:“咱上来还没干活,就这种状况,工人们要进行繁重劳动,怎么适应?如何保证大家健康安全?”这个问题在他心上打了个结,他一路走一路考虑以后该怎么应对。
返京后,孙永福向国务院领导作了汇报,提出了建设青藏铁路的建议。2000年11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对青藏铁路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提出“这是我们进入新世纪应该作出的一个大决策,一个政治决策,要抓紧考虑”。青藏铁路建设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步伐。2001年2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总理办公会议,审议青藏铁路项目建议书。朱镕基总理宣布,“修建青藏铁路,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可以批准立项”。
“同意立项建设,这是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通栏大标题是《国务院批准建设青藏铁路》。这个决定,让国人振奋,也让世界震惊。在世界屋脊上修建铁路,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事。”孙永福回忆起十几年前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后来,总理当面对我交代任务说,青藏铁路是载入史册的伟大工程,由我担任总指挥。我临阵受命,心情激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机会难得。”
就这样,孙永福受命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正部长级),作为中央交给的专项任务,负责青藏铁路建设。
孙永福(前排右二)在青藏铁路建设现场看望参加机车运行试验的科技人员。
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多年的研究,加上现场考察,使他清楚地意识到,青藏铁路建设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包括工程地质方面的多年冻土、大断层、滑坡、泥石流、地震,气候方面的高严寒、强辐射、强雷电、大风、缺氧,生态方面的植被脆弱、野生动物濒危,还有高原机械设备和新技术方面的难题……经过一段时间思考,他决心迎接严峻挑战,突出解决三个世界性大难题: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和多年冻土。
青藏铁路沿线氧气含量大约为平原地区的50%至60%,建设青藏铁路就要挑战“生命极限”。队伍不仅要上得去,还得站得稳、干得好,这是青藏铁路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此,青藏铁路建立了完整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队伍站得稳,首先要过心理这道关。
青藏铁路开工之初,原来的军用通信线路已拆除,新建铁路无线通信系统尚未完成,这时,奋战在高原上的建设队伍通信联系十分困难。“我觉得通信是个大问题,大家心思不安,都惦记着家里边,家人也惦记着高原上的亲人。在铁路通信没建成前,我们搞了个‘温馨三分钟’,把卫星通信接通,一个职工可以有三分钟时间同家里通话报平安,话费由单位支付。高原反应难过的时候大家挺着,低温缺衣少食的时候大家忍着,可是通了电话,大家流眼泪了。高原施工不比平常,心里特别挂念。”说到工程建设初期的艰难,孙永福数度哽咽,一个“三分钟”的温情电话,让老人禁不住垂下泪来。
上高原之前,中国科学院的一位老研究员给孙永福写了一封信,叫他警惕高原疾病突袭,“甚至夜间到露天厕所解手,都可能引发急性高原病”。有个青年晚上在高原上厕所感冒了,引起急性脑水肿、肺水肿,经抢救无效去世了。这件事让孙永福很震惊,他意识到保护建设人员的措施要落到微小细节上,提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久,中铁十二局在清水河基地创造性地搞了个箱子一样的活动厕所,晚上把厕所移过来同住房走廊的门对接上,这样再也不用到露天上厕所了。
用汽车运送到高原上的氧气瓶,是必备的急救物品。为解决氧气瓶供应难题,奋战在风火山的中铁二十局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研制成功高原制氧机,在海拔4900米工地上,一个小时可以制24立方米氧气。把氧气送到隧道里,结果掌子面上比外边氧气环境还好,大家干起活来就没那么难受了,发病率降低,功效大大提高。工人们休息时,也可以有2小时吸氧恢复体力。
与此同时,孙永福着手解决生态脆弱和多年冻土问题。他要求大家依法环保、科技环保、全员环保,把环保变成自觉行动,成功解决了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高原植被恢复再造技术。多年冻土问题,他花了更多心思推动技术创新,决策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冻土工程试验段,改变过去“盖被子保温”的被动方式,通过调控辐射、对流、传导,冷却地基。如利用片石路基把大气冷能储存到地表以下,形成主动降温的良好效果。在国务院领导下,各部门和青藏两省区政府大力支持,广大建设者艰苦奋斗,攻克“三大难题”,取得丰硕成果,使青藏铁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6年,在青藏铁路运营10周年之际,孙永福主持研究了“青藏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作用研究”,同青藏铁路建设之初相比,认识更加深刻。作为主要运输通道,青藏铁路为进出藏提供了全天候、大能力、快速度的运输方式,完成全社会进出藏货运量近80%,客运量近35%,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十分明显,特别是促进旅游业大幅度增长。青藏铁路也强化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设施,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创造了条件,发挥了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作用。“综合评价青藏铁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国防效益,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青藏铁路的重大决策十分英明正确。我们要弘扬‘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努力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孙永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