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科星灿烂
“我们这些研究气象卫星观测数据的,就应该做感知风云变幻的敏锐触角,这样才能让预报员的预报更精准。”国家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陆其峰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他的工作性质。的确,准确的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气象卫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各种数据,敏锐地感知大气的纤毫变化。
作为我国风云气象卫星仿真和定量应用方面的领军人才,陆其峰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气象卫星仪器在轨性能优化模型,在国际上首次利用该模型开展了卫星仪器在轨性能参数的模拟仿真研究,这不仅提升了我国气象卫星的数据质量,还应用于欧美卫星,弥补了欧美卫星数据处理缺陷。
注定与气象卫星结缘
“我觉得人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将来要与哪项事业、哪个领域结下不解之缘。我注定是为气象卫星而生的。它成就了我,我也要让它越来越强大。”出生于新疆农村的陆其峰,身材壮实,外貌颇有些维吾尔族特点,在投身卫星气象事业之前也曾有过一些“兜兜转转”的理想尝试。
虽然大学专业是陆地水文,陆其峰却机缘巧合地爱上了法学,一度想成为一名既通晓水文理论又能为人们声张正义的律师。
陆其峰大学毕业后进入新疆大学干旱区研究所。在那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老师潘晓玲。作为当时国家973项目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潘老师的严谨心细、积极奋进深深影响了他。他坚定信念,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同时也开始涉足气象相关领域。2006年博士毕业后,他进入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工作,并在入职4个月后参与到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中第一颗卫星——“风云三号”A星的发射准备工作中,主要做卫星资料同化应用工作。
风云卫星数据被国际认可
2007年1月,陆其峰在卫星资料同化方面有了自己的成果,并得到远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交流学习的机会。我国“风云”系列卫星的直接观测数据那时还未被国际同行所接受,也从未定量应用于任何国际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当时,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业务同化系统里有两个系列的卫星数据,一个系列是美国的,一个系列是欧洲的。陆其峰在这个系统里建起第三个系列,即中国系列卫星数据。他把我国卫星的数据格式在欧洲系统上接通,生成辐射传输模式,订正误差,再把数据结果输出到欧洲的标准数据库,分析论证,评价效果。结果证明,中国气象卫星和仪器的工艺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准。最终,纳入“风云三号”卫星数据的欧洲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预报精度提高了1%。
全球气象卫星领域有了中国影响力
陆其峰发现,在卫星上天后,仪器在轨性能参数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卫星数据不准确。由此,他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气象卫星仪器在轨性能优化模型,不但优化了“风云三号”系列卫星数据,还在应用于欧美卫星后,发现、弥补了欧美卫星数据处理缺陷。
他初步建立实验室“气象卫星系统”仿真计算理论体系,协调卫星仪器制造工艺与气象应用需求的差异。这些工作显著提高了中国气象卫星在全球气象卫星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现在,不仅英国气象局派专家来中国气象局学习、交流,日本、加拿大都在使用风云卫星的数据。(本报记者 游雪晴)
唐建平班组(图) | 2014-05-12 |
张兴赢:雾霾监测“领头雁” | 2014-05-12 |
中国梦·劳动美 寻找最美广东劳模 | 2014-05-12 |
李恒年:新一代太空“牧星人”(图) | 2014-05-12 |
李恒年:身许国者何惧难 | 2014-05-12 |
“两弹一星”元勋任新民逝世 被誉为航天“... | 2014-05-12 |
任新民:百岁航天第一人(组图) | 2014-05-12 |
任新民:不只是传说里的人(组图) | 2014-05-12 |
坐看风起云涌尽显英雄本色——记风云四号卫... | 2014-05-12 |
任新民:一生一事梦飞天(图) | 2014-0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