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科技之星-正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科学家“不像专家像庄稼”(组图)
//www.workercn.cn2017-09-18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保留的火种,终成燎原之势

  “全国葡萄酒行业80%的技术骨干出自西农大。国内11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技术老总,有8位是我们的校友”

  几乎是在李华回到杨凌的同一时期,1987年,王辉也开始为日后名扬全国的小麦良种“西农979”做第一次组配。

  小麦育种是极为枯燥和寂寞的工作。从亲本产生的第一代“杂种”到基因纯化获得稳定性状,至少需要八代,每代都是一年。

  “高产、优质、抗病、强适应性,这些性状分布在不同材料中,选配好亲本把它们聚合在一起,最难!”王辉娓娓道来。育种需不断优中选优,从杂交到最终过审,动辄十余年,一旦看走眼便会前功尽弃。在育种界,终其一生也难以选育出良种的人亦不在少数。

  他白天到地头观察长势,晚上回到办公室记录资料,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人手不够,就妻女齐上阵,孩子们的假期基本都是在麦田里度过。经费设备少,他就“私款公用”从工资里抠,把实验室和家都搬到了试验田。

  执着终于结出硕果。2005年,“18年磨一剑”的“西农979”相继通过省级和国家级审定,以其高产、抗病、早熟、越冬性强等性状,迅速从关中麦区走向黄淮海大“麦区”。目前年推广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累计9000多万亩,是全国推广面积第四大的冬小麦品种,也是少有的从小型麦区走出的良种。

  留守杨凌的李华,则收获了桃李天下。

  多年来,西农大先后培养葡萄和葡萄酒专业硕博士生400余名,本专科生3000多名。葡萄酒飘香处,皆有西农人。

  “全国葡萄酒行业80%的技术骨干出自西农大。国内11家葡萄酒上市公司的技术老总,有8位是我们的校友。”房玉林说。

  学生眼中的李华,极具家国情怀。他屡次放弃从政和调动机会,始终坚守科教一线。他一心想打造出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和评价体系,为国产葡萄酒争口气。

  房玉林说,过去国际观点认为,中国并非酿酒葡萄优生区。李华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用中国特色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将葡萄产区从环渤海拓展到西北、西南多地。在他团队的推动下,近年来新疆、宁夏、甘肃等地发展酿酒葡萄65万亩,带动农民年增收32.5亿元。

  “归纳起来,我这大半辈子,引导了一个产业的发展,培养了一批人,开创了一个学科。就干了葡萄酒这一件事,值了!”一次和友人聚餐时,李华动情说道。曾经文质彬彬的南方小伙,如今已和地道的关中老农并无二致。

  年长李华十几岁的王辉,更是朴实得毫无书卷气。在西农大如今70多个小麦育种团队中,他对种子的痴迷人尽皆知。

  师从王辉20多年的西农大农学院副教授孙道杰说,在杂交、收获和考种的关键时期,王辉在地里时常一蹲就是一天,甚至多次晕倒被送医。为节省时间,他还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

  “小麦就是我的娃!”这是王辉的口头禅。40多年来,无论酷暑严寒,他几乎每天都要去地里转转,“不摸摸小麦,就浑身不自在。”

  事实上,在那个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因坚守在杨凌而结出硕果的,又何止李华和王辉!

  著名小麦育种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何梁何利奖获得者、昆虫分类学家周尧,中国“克隆羊之父”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徐养福说,在孔雀纷纷东南飞的时候,一大批农业科学家扎根黄土,坚守杨凌,保留了农科城的火种。

  昔日的火种,今日已成燎原之势。

  1997年7月29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我国首个国家级“农字号”高新区,小城杨凌迎来新生。1999年启动的农科教体制改革,将杨凌的多家高校院所合并重组、优化资源,新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应运而生。

  如今的杨凌,虽仍是个仅有24万人口的小城,但已初具城市规模,环境大为改善。西农大也跻身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列,成为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在中西部地区的一面旗帜。

1 2 3 4 5 共5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