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武汉庙山一处“仿国会大厦”建筑,日前被曝烂尾多年,几乎沦为荒地。这座长相酷似美国国会山的大楼,耗费巨资建成,却无力运营维系,成为一个“烂摊子”。
这样的“国会山”,国内并不少见。早年多地也有类似的“山寨建筑”,有的还一度引为“地标”,成为城镇化的显绩。一两座“仿白宫”、“仿国会”或许还能博人一笑,但当其渐成风尚,便不只是一个品位高低或浪费与否的问题。千篇一律的山寨建筑们分明成为一种隐喻,暗示着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某种单一思维。
唯洋是举、唯城是举、唯所谓“高大上”是举……诸如此类的思维模式,导致本来用以消弭城乡二元结构的城镇化,被一些地方搞成了“造城运动”。住建部长陈政高日前在2015世界城市日论坛上坦陈,城市可持续发展尚需解决“千城一面”的问题。而据国家发改委2013年一项调查,12个省、自治区的156个地级市里,九成以上正在规划建设新城,部分城市新城面积是城市建成区的数倍之多。此外,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甚至有的城市打算兴建13个新区……
而一味造城的结果,后来已经有了显现:表面上是普遍存在的“千城一面”,背后则有产业空心化、房地产泡沫化、生活就业困难化等后遗症。究其原因,既有根深蒂固的“单一”发展思维影响,也不乏政绩观方面的误导和驱动,其结果,都是与城镇化追求协调、均衡发展的初衷南辕北辙。
如今要从“山寨建筑”和“千城一面”中吸取的,当然不只是推进城镇化的教训。事实上,城镇化进程也好、破除城乡差距也罢,面向“十三五”种种需要协调发展的任务,都能从中引以为戒。
“协调发展”被树立为发展新理念,本身就是为了消弭差距,实现均衡。其既包括不同区域间的发展协调,亦包括不同领域间的发展协调。“协调”与“均衡”是一个微妙状态,它们既需要把差距变小,又不可能“走齐步”、“均贫富”。将各方面、各环节调适到最佳位置,相互协同有机推进,才算是高明的状态。这就需要发展过程中时时抱有一种协调意识,不仅看得到差异和问题,更要拿捏得当统筹解决。不然,“协调”很容易变成“同质”,“均衡”也容易变成“均一”。那样的结果,将完全背离“协调发展”的本意。
而要合乎“协调发展”的要求,势必需要对发展的观念和手势作一更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改革需要“精确定位、精准发力”,解决问题需要鼓励地方“差别化探索”,这正是协调发展所需秉持的一大要义。解决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差异化问题,非得在通盘考虑、全面布局的基础上,用上精细化的思维、针对性的办法。不然,轻则可能闹出笑话,重则导致重大损失,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多。
譬如不久前舆论热议秸秆焚烧问题,多地频出政策、规范、优惠措施,软硬兼施之下,一些地方的秸秆焚烧量却不减反增。秸秆焚烧及其背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当然是“协调发展”中需要跨过的一道关卡。人们细究后发现,某些出自“城里”的政策措施,拿到农村却根本药不对症。许多问题与此颇有相似。如果试图以某一方一厢情愿的思维,去扭转另一方的常年习惯,乃至一刀切地拔苗助长,不假思索地“撒胡椒面”,政策能见效几何,不用想也知道。
归根到底,强调“协调发展”,还是要从某种单一化、简单化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去更为全面、更为精细地考虑问题,既有所差别,又协同均衡。如今面临的改革发展问题愈加复杂,某一个点上的顽症,可能来自许多旁路上的动因,又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是之下,当然更要向“千篇一律”说不了。
广州日报:中小城市才是城市“扩容”重点 2010-03-01 |
匡贤明:城镇化不能简化为“撤县设市” 2013-04-02 |
冯海宁:推进新型城镇化须先消灭“鬼城” 2013-08-08 |
杨 涛:从硬件到软件打造小城镇范本 2013-08-16 |
周之地:新型城镇化应是“市场的城镇化” 2013-12-12 |
中工时评:新型城镇化需警惕和防止的几种现象 2014-03-18 |
田智星:新型城镇化落脚点在“以人为本” 2014-03-21 |
许晓明:小城镇更应是“导流渠” 2014-06-20 |
马若虎:让经济发展更具空间“美感” 2014-12-23 |
李培林:新型城镇化与突破“胡焕庸线” 2015-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