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不怕敏感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阅尽
//www.workercn.cn2016-03-03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时下,中国政治进入“两会时间”。昨天下午,全国政协举行首场新闻发布会,通报会议日程,并就“十三五”规划、反腐、医改等方面回答了记者提问。这也是政协新任发言人王国庆的首秀。王多年从事媒体工作,他坦言不怕敏感问题,“越是敏感问题,越要想办法说清楚。只要不影响国家安全和大局,一些问题为什么不能说?”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吸引着举国上下的目光,也形成了独特的舆论场。作为全国政协的新闻发言人,敢于直面问题,不回避热点敏感话题的态度,既展示出职业的自信,也体现了责任担当,无疑受到了舆论的赞赏。

  近年来,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务公开和媒体公众获取信息的平台,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全国政协多位新闻发言人的“金句”被媒体广为传播,有的还迅速成为网络热词。新闻发言人正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角色。

  作为一种借鉴国外的制度引进,发言人在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面前敢不敢“发言”、如何“发言”,是故弄玄虚讲“官话套话”还是直面公众期待、良性互动,既事关职业伦理,也关系着公众对国家政治的参与。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敏感问题可能正是转型期社会的困顿和迷惘,一味和稀泥或敷衍,只会令真相愈发扑朔迷离,而这不仅令公众失望,也无益社会共识的凝聚。

  两会是“中国式民主”的制度平台,5000多名代表委员聚京共商国是、建言献策。而今年的两会,由于要审议“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而被舆论寄予更高期望。历经几十年高速发展,改革打响“涉险滩”的攻坚战,经济又面临转型升级关键期,今年两会不仅要为未来发展谋篇布局,更要对历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进行“啃硬骨头”式的变革。当此时刻,不回避矛盾,不怕敏感问题,及时回应民众关切,不只是发言人的责任,也应是代表委员们的职责所系。

  其实,问题的敏感与否,从来都不是绝对的。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正是一个不断“脱敏”的过程,譬如当年的“姓社”还是“姓资”之争、“计划”与“市场”之辨;又如开放之初,蛇口工业区为发“4分钱奖金”问题捅到中央,最终国家最高层拍板才平息讼争。诸如此类,许多过去不敢碰不能碰的所谓“敏感问题”,最终一个个都被改革实践“脱敏”。可以说,社会越开放越进步,“敏感问题”就越少。

  但这并不否认当下社会确实存在一些敏感问题,诸如怎样提高改革的含金量?改革如何令亿万民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可能都涉及社会深层矛盾和风险挑战,但这也是我们社会要共同应对的问题,逃避不可取也无用,只有沉着勇敢面对。

  网络时代敲开了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舆论场呈现前所未有的嘈杂多元,这时,更需要官方权威信息的及时发布来正视听、显真相,从而获得社会认知的“最大公约数”。可以说,在社会转型和开启历史新局面的时刻,让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人心、提振士气,直面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勇于在改革中攻坚克难,这也是亿万民众寄予代表委员们的厚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