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工时评:71岁的新中国更美丽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71周岁的生日,举国欢庆,万众欢呼!
-
中工时评:文化传承需用好传统节日载体
当传统佳节和国庆节合体,人们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也无疑会更加深刻。
-
中工时评: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刻不容缓
网络空间包含的海量数据和信息,关系着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切身利益。
-
中工时评:每个人都是网络安全的守护者
网络安全,每个人都是受益者;网络不安全,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指出,力争用3年到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8月31日,学生在西安市小雁塔小学农耕劳动实践基地进行蔬菜移栽。新华社记者 张博文 摄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农民丰收节,蕴含着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新的时代内涵,有助于唤醒人们对农耕文化的记忆,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时下中小学生“五谷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认不清农作物、搞不清其生长规律,对孩子成长看似影响不大,从长远看却是一种教育的缺失。
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不识农耕、不懂农村,未来又如何了解国情、参与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民丰收节成为农耕文化教育的常态化实践载体,让青少年体验农事、动手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品质,还能使其在潜移默化中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不断涵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农村地区要安排相应田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要为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践等提供保障。两部门近日发布的通知,有利于落实这一要求,拓展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推动农耕文化实践教育更多走进校园。同时,农耕文化实践教育不能仅在农民丰收节期间开展,还应建立常态化运作机制,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深入探索实践。
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71周岁的生日,举国欢庆,万众欢呼!
当传统佳节和国庆节合体,人们对于家国情怀的理解和感受,也无疑会更加深刻。
网络空间包含的海量数据和信息,关系着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切身利益。
网络安全,每个人都是受益者;网络不安全,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
经历过争议、更名、撤档等各种风波,《夺冠》一路走来,摇摇晃晃,却始终让人惦记。
能量守恒定律不会惯着任何人。减肥塑形,唯一铁律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约有1000多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锦鲤躺赢,不过是咸鱼在无数次努力后得以翻身。
某种角度上说,阻断贫困代际传播是和脱贫摘帽一样重要的事。
长远看,即便是在贫困地区,美育与智育也完全可以并举。
如今,赣南老区的活力和潜力已经成为一块磁石,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
有一种幸福,叫便捷。这种幸福和科技的创新与进步密切相关。
工体的拆除,像一次来不及举行仪式的告别,就像自家的宝贝疙瘩被突然带走,北京人有些舍不得,是自然的,但人们也似乎不必伤感,因为工体只是暂时离去。它一定会回来。
倒掉的营养餐“溢出垃圾桶”给人的第一感觉自然是“浪费粮食”,然而若深究,又会有一些疑问。
后疫情时代,具有私密性与安全性优势的房车自驾游,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旅游体验,房车游订单翻倍就是佐证。
相关笔试题除了是在考学生,其实也是摆在各企业及用人单位面前的一道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