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司志通观点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以人为本、惠及职工群众的重要制度。要牢固树立企业职工是重要主体的意识和理念。是主体,就要有参与,这是铁定的逻辑。因此,工会组织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一线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工资集体协商的生命力在于实实在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基层实践反复证明,解决工资集体协商中存在的问题,是提升工资集体协商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提高签订率,扩展面上求实效
按照全总最新要求,到2015年 ,全国建会企业80%以上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这是就签订率问题提出的务实目标。每个企业就是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单元。目前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都在非公企业。由于企业经营者不愿谈、工会不会谈、职工不敢谈的“三不”问题依然存在,掣肘工资集体协商的顽症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签订率始终在低位徘徊不进,成为影响实效性的短板,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受到制约。对此,务必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强有力举措深入推进。要学会运用市场经济、法治、行政、社会等各种方法和手段,善打组合拳,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多触角,共同发力,合力攻坚,打赢这场硬仗,为增强实效性开辟道路。一是职工在25人以上的非公企业要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合同,签订率要达到80%以上。二是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和乡镇街道总工会的作用,把职工在24人以下的非公企业包括小门小店,统起来、并起来,签订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合同。三是推进规模以上企业单独签订工资集体合同,并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规范化建设。
提高参与率,以人为本求实效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以人为本、惠及职工群众的重要制度。要牢固树立企业职工是重要主体的意识和理念。是主体,就要有参与,这是铁定的逻辑。有的企业搞工资集体协商,只是企业与职工双方几名协商代表在协商,一线职工并未参与更不知情,这与实效性要求相去甚远。因此,工会组织当务之急是,建立和完善一线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本企业实际,制定《一线职工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要建立职工听证会制度、到一线职工中进行调查摸底制度、一线职工意见反馈制度、职工代表联系职工制度等,采取发放问卷调查、组织职工学习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政策法规活动,使一线职工通过各种渠道有序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在全程参与中,最大限度地集中体现职工意志。一是要使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的每名职工,都知道并积极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二是要把职工参与的过程打造成职工诉求与企业诉求不断沟通联系最终确定利益最大公约数的过程。三是深化和丰富一线职工参与协商制度的内涵,不断锤炼企业和职工这对劳动关系主体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理性和知性,不断积聚和升华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正能量,不断培植工资集体协商的内生动力,使这一制度能够自我预防和化解可能出现的工资争议。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在惠民上求实效
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最终目标。机制建立了,但职工工资增长缓慢或者不增长,就谈不上有实效。为确保实现公平合理的增长率,需要调整思路和手段:一是鼓励和提倡多轮协商。一般意义上说,一轮协商定结果,往往在增幅上与客观实际出入较大,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被一轮协商所掩盖,致使一线职工的工资增幅没有达到最佳区间。这实际上是对职工工资权益的隐性侵害。随着职工对工资协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隐藏争议隐患,不利和谐稳定。二是克服一协商就涨工资的误解。经营困难、亏损、濒临破产的企业更要实行工资集体协商,但是企业经济效益状况根本涨不了工资,这时要求必须涨,是不现实的,也损害职工最终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坚持“保障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相适应”的原则不动摇,但前提是通过厂务公开、平等协商、充分协商等手段,而不是简单的单方决定。三是增长率还要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苦累脏险、知识密集型等岗位要多增长,同时要让增长率兼顾不同岗位职工,成为一项普惠化制度,使每名职工都成为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受益者。
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让职工满意
在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长期实践中,我们早就提出了职工满意率的概念,但遗憾的是并未抓实抓牢抓落地。职工真实的高满意率,是工资集体协商取得突出实效的根基所在。要切实提高满意率,有几个环节必须抓好:第一,要改革工资集体协商考核办法。要让一线职工评价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并作为上级考核的重要依据。第二,要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做成一线职工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增强工资集体协商的可视度、可感度、可评度。第三,要发挥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特有的“教化功能”。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一项微观制度,有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精神支撑。每个职工工资诉求是有差异的,工会要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使职工的满意率符合企业正当利益、符合广大职工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