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粮食主产区,河南省近年来主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努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就是通过消除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激发各种要素活力,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形成拉动经济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增长引擎。作为一个内陆省份,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产业技术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相对不强,发展方式转变和“三化”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外贸和利用外资规模相对较小,对外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反映了中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同时要看到,巨大的市场潜力、雄厚的工业基础、优越的区位条件以及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构成了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河南省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路径,为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以体制机制完善为保障,优化内外联动软环境。随着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软环境成为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软环境是区域经济内外良性互动的坚实基础。加快推进以政策法规为基础的体制建设和以市场体系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质量,是河南省强化竞争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后劲和潜力的战略举措。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有助于提升河南省软环境的吸引力,为扩大利用省外资金、加快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软环境建设的核心是以完善的政策法规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服务意识和效能,引导市场有序运行,努力构建规范的开放型经济秩序,降低区域内部投资和经营的制度成本;逐步摆脱对政策性激励的过度依赖,积极推进区域制度改革与创新,加快构建制度性激励机制,增强区域经济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
以区际开放与合作为依托,增强开放型经济内生动力。河南省承接东西、联系南北,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整体格局中发挥着战略纽带作用,发展开放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和沿海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河南省积极进行各种层面区际合作的探索,支持建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实施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区域以及关中—天水等中西部区域的合作,推动举办各种类型国家级及区域性经贸活动,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求我们持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实现开放型经济跨越式发展。与沿海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多依赖对外开放和国际市场不同,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和区际开放所形成的地区间经济融合。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区域间制度与政策趋同性日益提高,区际经济壁垒不断降低,区域经济发展进入协同合作、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应以区际开放与合作为依托,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河南省资源、能源、劳动力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科学利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集聚机制,进一步优化区域分工,努力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特色发展、联动发展的良性竞争格局,大力发展内需型经济,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实现产业深度对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主体和全国承东启西的经济枢纽,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具有独特的区位、要素禀赋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应以此为抓手,努力实现与东西部地区产业的深度对接和错位发展,并以此为契机逐步融入世界分工体系,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全方位、多层次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引进外部高端要素,尤其应重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级人才的引进,充分发挥外部投资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利用和提升河南省既有优势,促进本地要素培育和市场整合,推动区域内分工深化发展,完善和发展现代产业分工体系,壮大优势产业,打造优势产业链。以承接产业转移为抓手,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机遇,积极鼓励和引导区外资本投向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省内企业发展活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河南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和“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的地位,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打下坚实基础。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还应根据省内经济发展实际,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努力实现与东西部地区的错位发展,以促进并深化区域间合理分工体系的发展,打破地区经济与市场分割,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产品、要素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的健康循环,以东中西地区间的良性互动更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以集聚区为开放主平台,提升企业自我发展能力。2008年以来,河南省坚持实施以产业集聚区建设带动本省投资增长与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180个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已成为河南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在扩大利用省外资金和推动贸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突出。作为河南省加快“三化”协调发展和“三大体系”(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托,集聚区各项功能的发挥与强化有赖于区内集聚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推动产业集聚区跨越式发展,发挥集聚区对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与引领作用,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努力引入高成长性项目,不断加快集聚区内主导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产业链的延伸和市场多元竞争主体的形成,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间的竞争和分工协作效应,增强企业间的关联性和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
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为导向,加快对外贸易发展。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较多依靠国际贸易驱动不同,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开放所实现的静态分工利益和动态增长利益相对较少,地区经济发展更大程度依赖区域经济内循环。河南省外贸依存度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西部地区大多数省份。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应进一步发挥贸易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充分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出口加工项目,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承接服务外包示范基地,巩固和提升河南省在承接东西、联系世界中的分工纽带作用,努力扩大对外贸易规模,优化贸易结构,高度重视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大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不断拓展高新技术产品外需市场,实施更加积极的进口战略,增加先进技术设备和关键零部件进口,强化贸易在促进地区技术进步、要素培育、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制度变革中的作用。
(执笔:杨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