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查清“三资”糊涂账:
“还权赋能”,启动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三资”监管,保障群众利益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集体‘三资’从未做过清查,是一笔‘糊涂账’”,高陵县通远镇火箭村五组56岁的村民代表毛选民向记者反映。
来自高陵县纪委的数据显示,当地近3年涉农的230起信访件,217件都与“三资”有关,涉及农村干部的98起违纪违法案件,85起都与“三资”有牵连。
“各地普遍存在的农村集体‘三资’台账管理不健全、合同管理不规范、公开不到位、监督乏力等问题,不仅造成暗箱操作、损公肥私等现象,而且严重影响农村集体经济所应发挥的作用和效率”,陕西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建康表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弱化,已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瓶颈”,高陵县纪委书记王雷说。
有鉴于此,2011年,高陵成立了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镇街也陆续成立“三资”监管服务中心,正式开展“三资”监管服务试点工作,并于次年在全县推开。
记者注意到,几乎在同期,当地启动了旨在“还权赋能”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同步确权,凭证流转,并在西北地区率先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的尝试。
“创新‘三资’监管,不仅是保障群众利益、破解基层腐败的必然举措,更为深化产权改革、加快农村发展提供助力”,高陵县委书记李毅说。
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通远镇的街巷间车流熙攘,岁末寒天挡不住人们置办年货的热情,村道两旁刚建的千米护栏,为美化村容、保障人车安全增添了一道崭新的风景。
“这次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建筑面积300平方米,承建方投标总价59.5万元。”1月6日下午,仁村村主任石建斌站在村口,向现场复查的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县财政局的工作人员汇报。
作为西北地区首家试点县,高陵目前在全县8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工作全覆盖。“村里花钱不管钱,镇街管钱不花钱,农民享有支配权”,通远镇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主任李亦冰告诉记者,“让‘三资’管理走向透明,从源头上铲除农村腐败滋生的土壤,大大激发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
管什么、如何管:
摸清“家底”,分层管理,权监分离,让“三资”管理有章可循
“三资”管理管什么?首先摸清“家底”,才能有的放矢。通过账目审查、实物清点、实地测量、入户走访,并经公示和村民代表会议复议,高陵各村建立了“三资”管理台账。“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村级财务清查中,有一个村上一届白条记账所涉资金就达6.7万元。”高陵县财政局郭军介绍。
搞清“管什么”,还要解决“如何管”,高陵县采取分层管理,规范资金报账权限,1000元至5000元的开支,必须经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监会主任、村民代表、村理财小组组长在原始票据上签字方能报销;5000元以上的支出,还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同意。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重大工程招投标都是村民最关注的。高陵在县、镇街、村三级分别建立了交易中心、交易站和交易所,1万元以下资产资源交易、3万元以下建设项目招投标由镇街“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监督村上自主实施,1万—3万元资产资源交易、万3万—25万元建设项目招投标由镇街“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组织实施,超过此数额则由县“三资”办组织实施。
如何确保“管得住”?县里实施权监分离,“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和交易平台,受村民代表会议委托,严把“五关”:各村只能在指定金融机构开设一个集体账户;各村使用县“三资”办统一的票据和财务专用章;严格土地发包、招投标层级认定与实施;严格审核工作程序;对各村“三资”往来情况进行统一核算,一周一记账、一月一公布。
提高“三资”管理透明度。走进通远镇“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农民邹文轩正在电子查询触摸屏上浏览。在去年12月“周家村养老院购置电视及开户费3649元”一项中,点击村集体财务支出审核单、记账凭证、发票等五项票据,会弹出每项票据的原始照片,“村民代表的签字、村民理财小组的红印章看得清清楚楚,咱心里也就不用犯嘀咕”,邹文轩说。
“开发的查询系统,可对各村处理‘三资’事务的每项事由、每笔账务、每个环节进行全程记录,并实行操作留痕、动态监控,对资金超标支取和资产、资源异常变动等情况,系统将自动‘防火拦截’”,通远镇“三资”监管服务中心会计任红林向记者演示道。
制度设计:
强化村民自治,监管环节透明,用制度管住“不该伸出的手”
鹿苑镇东街村地处高陵县城中心,经济基础好。报账员李玉虎介绍,创新“三资”管理之初,村上有点“想不通”,勉强把180万元自有资金交到镇街“三资”监管服务中心,“后来发现中心只帮助管钱,并不花村上一分钱。村民参与度越来越高,闲言碎语没有了,更为想做事的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高陵县涉及“三资”的上访量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0%以上。截至目前,当地10个镇街“三资”监管服务中心累计核减不合理开支200余万元。
记者了解到,陕西省、西安市两级纪委,先后要求各地结合各自实际,推广高陵县的做法和经验。“各地‘三资’状况不一、经济结构不一,成效经验的推广,需与现有法律法规相配套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做出特色”,陕西省社科院政治与法律研究所所长郭兴全向记者表示。
“跳出具体的做法,当地在制度设计上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更值得借鉴,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权力制衡”,王建康认为,县、镇街、村各级分层管理,让“花钱者不管钱、管钱者不花钱”在农村基层得以充分践行,“而进一步强化群众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让公开透明的理念落实到每个监管环节、通过现代信息化手段让管理方式更趋多元,一方面是当地探索所带来的实效,反过来也是拷问制度设计是否合理的准绳。”
从原先“无章可循”,到用制度刹住“不该伸出的手”,“弯道刹车”的同时更为“直道加速”做好准备。高陵县姬家管委会杨官寨村在原有集体资产总值5000余万元的基础上,通过对“三资”事务的优化监管,去年实现收入2100万元,目前村资产总值已过亿元。
王建康认为,原有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性缺陷,使得广大农户无法与工商资本充分对接,而信任缺失也增加了村民壮大集体经济等行为的交易成本,“‘三资’监管创新降低管理成本,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与当下农村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基层发展的现实需要,往往走在制度设计之前,而任何一项制度创新,根本落脚点都在于呼应基层群众的诉求,郭兴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