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区农村工作会议是在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之际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落实“重中之重”的具体体现。陈全国书记、白玛赤林主任、洛桑江村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再次吹响了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集结号”。我们务必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
战略地位 极端重要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做好“三农”工作,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农耕文明。纵观中国历史,历代王朝在励精图治之时,都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农兴粮稳则国安”的深刻道理。
优良传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国情,把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党中央要求全党始终把“三农”工作牢牢抓住、紧紧抓好。
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尽管我国“三农”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农业仍是实现现代化的短板。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我们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协调发展、四轮驱动,全力推进“三农”工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关键环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不全面,关键看农村。我区是边疆地区、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原因,农牧业农牧区发展水平与内地的差距仍然很大。“三农”仍然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西藏要追赶全国发展步伐,到2020年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三农”,没有农牧区农牧民的全面小康,就不会有全区的全面小康。
总体要求 指向明确
做好全区“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既要着眼全面建成小康,又要立足西藏实际,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个指导”,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贯彻落实俞正声主席“依法治藏、长期建藏”的指示要求,以深化改革统揽农村工作全局。
“一条路子”,即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科学回答了农村改革发展走什么路的问题。
“五个着力”,即着力提升粮食和畜牧业生产能力,着力提高农牧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强化农牧区基础设施,着力改善农牧区民生,着力创新农牧区社会治理体制。
“一个总目标”,即全面深化农牧区改革,推动农牧业快速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确保农牧区和谐稳定、生态良好。
目标任务 积极有为
站在新的起点上,开启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自治区农村工作会议明确的到2015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积极有为,为我们奋勇前进定位了坐标。
粮食安全。粮食安全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我区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稳藏兴藏的头等大事来抓。青稞是藏民族最主要的生活必需品,具有不可替代性,青稞增产丰收了,西藏的粮食安全就有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青稞产量70万吨。
畜牧业发展。稳步推进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转变,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农牧民增收。增加农牧民收入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求农牧民增收保持在13%以上的增长速度。
产业化经营。产业化是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达30亿元,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
科技支撑。实现农牧业提质增效挖潜保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5%以上。
部署工作 重点突出
按照中央提出的“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区党委八届五次全委会精神,全区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了10项重点工作。
严格保护,确保粮食安全特别是青稞安全。粮食安全事关民生、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农牧区大局稳定。中央强调要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西藏就是要做到青稞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一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二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三要大力推行良种+良法+良田工作。四要紧紧抓住实施粮食增产行动计划不放松,确保粮食增产。制定完善粮食生产奖励措施,千方百计调动粮食主产区和农牧民种粮积极性。
转变方式,提升畜牧业水平。稳步推进由畜牧“大区”向畜牧“强区”转变。一要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严格落实草原保护制度。二要加快畜禽良种选育推广,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三要转变畜牧养殖方式,由靠天放牧向科技兴牧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培育龙头,推进产业化。按照培育龙头、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带动农户的思路,推动农牧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带动粮油、果蔬、奶类、肉类、皮毛(绒)、林下资源及藏药材、饲料等加工业发展,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力争到2015年培育建设10个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培育扶持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以上。
完善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牧区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确保粮食产量不降低,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深化农牧区改革必须科学谋划、试点试验、审慎推进。一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积极稳妥推进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二要积极探索农牧户土地草场经营权流转。三要审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试点。四要农牧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点。五要抓好农村改革试验工作,继续抓好曲水县农村改革试验区各项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启动自治区级农村改革试验工作。
强化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牧区覆盖。着力改善农牧区民生,集中力量解决好农牧区“水、电、路、讯、科、教、文、卫、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把实事好事办到农牧民的心坎上。
创新机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五位一体”扶贫机制,突出10项重点工作,实行精准扶贫,到2015年,力争低收入人口占农牧民人口比例降至12%以下。
强化技能,促进转移就业增收。设立农牧民转移就业和创业扶持资金,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力争每年培训10万人次以上;加快转移富余劳动力,每年转移就业90万人次以上。
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和谐稳定。以保障和改善农牧区民生为优先方向,牢固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深化干部驻村工作、完善落实党员干部“结对认亲”制度、深入开展“先进双联户”创建评选活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
加大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美是中国美的应有之义。结合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消除“脏乱差”。加强生态建设,搞好房前屋后、村庄里外、道路两旁造林绿化,美化庭院环境,建设一批风情浓郁的美丽村庄。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牧民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
建强组织,夯实基层基础。建强乡镇政权、建强村级组织、建强党员队伍、建强活动阵地,夯实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
转变职能 提升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三农”工作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强化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摆上位置、落实责任,加大支持、强化保障,壮大队伍、提高素质,加强引导、营造氛围。一是创新“三农”工作思路,简政放权,把市场能办的交给市场、把农牧民会干的交给农牧民、把基层该干的交给基层,政府和部门要做好规划、引导、服务和监管。二是完善农牧业支持保护政策。坚持把“三农”作为公共财政必保的重点领域,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扶持重点,提高精准性和指向性。三是建立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施行使用有规、监管有章、激励有方的管理方式,发挥规模和综合效益。四是强化政府监管职能。建立稳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监督机制,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口惠实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