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黑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杨 雪

  近年来,新兴产业被赋予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将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具有投资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风险密集、利益密集等特点。这些产业特点与发展诉求,对政府的管理方式与市场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我国的经济制度与行政体制来说,既是重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以此为契机,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中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过渡到竞争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同时,实现政府职能转型、行政体制改革。

  选择性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机制。日本是选择性产业政策的发源地,这种强调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政策主要功能是主动扶持战略产业和新兴产业,缩短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实现经济赶超目标。而竞争政策则是政府不直接干预经济运行通过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秩序,使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实现产业成长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资源配置的核心力量是市场机制。我国的产业政策很大程度上仿效了日本等东亚国家的选择性产业政策。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核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强调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深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报告用了较大的篇幅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两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一改革方向,从中释放出了我国将从政府主导向市场充分竞争政策转向的信号。因此,政府必须从扶持、管制新兴产业过渡到以市场机制和竞争过程促进产业成长的竞争政策。政府从经济发展的参与者转变为竞争秩序的维护者,逐步摆脱旧的行政体制运作模式。

  一、培育新兴产业中多元市场结构

  以往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习惯于向大型企业倾斜,通过财政、金融、税收、外汇等手段对选定的“大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以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小型企业由于不符合政府对规模经济的偏好而被排斥在外。诚然,大型企业在原始性创新和强大的产业能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长期享受着产业政策赐予的高额利润,会使其失去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动力。那些试错成本小,视创新为企业生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为大企业的技术集成和产业化提供技术要素,在技术产业链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发展新兴产业中,应改变“扶大扶优”的做法,认真解决中小企业政策歧视、市场准入难和融资难等发展瓶颈,提供公平的政策环境,让大中小企业在市场作用下各自发挥比较优势,实现技术创新的分工。

  从知识创新到转化为可应用的技术,再到产业化,这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大学为主体的科研机构具有跨学科的优势,目前的现实是大学科技供给与企业需求缺乏结合的平台。政府应为产学研结合提供政策环境,让院校、科研机构、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市场作用下自由选择。新兴产业是创新驱动的产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决定其生死,创新内在激励灵活而有效。在新兴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在市场准入、金融支持、公共资源分配等方面,国有与民营资本同等对待,真正改善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生存状况。

  二、建立统一有序开放的市场环境

  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实现。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实施竞争的首要任务是切实加强反垄断执法。尤其是要依据法律规定,制止行政机关保护下形成的行政性垄断,这种为了迅速提高新兴产业竞争力而形成的垄断往往破坏了竞争形成的市场结构,企业如果没有经过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考验,在国际市场上也很难具有竞争力。

  让市场充分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完善市场规则是必经之路。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如《技术进步法》、《新兴技术成果转化促进法》、《知识产权保护法》、《政府采购法》、《专利法》、《中小企业法》、《反垄断法》等,在提供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导的同时,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以及配套法律政策措施,使其更具可操作性。重点是建立知识产权评估和交易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要完善有利于创新的技术标准体系,通过国际标准和先进技术标准的推广,国际计量和技术法规的执行以及严格的监管制度,形成公平合理有效的企业技术进步推进机制。此外,依法行政是政府建立有序市场环境的前提。政府守法,才能增强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提高行政管理方式与管理水平

  需要加强战略层面的协调,妥善处理好中央与地方之间、部门之间、区域之间的关系,打破条块分割、相互封闭的格局。打破科技向产业转化的瓶颈,消除新兴产业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领域发展的体制障碍,从宏观层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行统一布置和规划,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调集成,全面整合国家科技资源,形成全社会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

  合理运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调控方式。要改变过去以单一的产业扶持为主的“倾斜型”产业政策,转而采用创造公平竞争的激励性政策,例如通过财税、金融等手段对实现技术创新的企业进行激励,从保护生产者转为保护竞争行为。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政策过程管理水平。我国实施的新兴产业政策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这是政府基于目前国内外市场分析做出的预判。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较长周期,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和技术内外部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因此产业政策过程的管理应该是动态可调的。在产业政策制定、执行、评价的全程,建立政府、基层执行部门、企业、专家全程广泛参与机制,同时在国家层次上建立新兴产业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收集信息、及时评估、追踪决策,据此形成梯度化发展态势,避免新兴产业政策出现重大偏差。

  在新兴产业发展“函数”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重要变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越权于市场的根源在于政府集中了过多的资源,政府简政放权才是转变管理方式、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