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吴灿新
重点突出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推动全民修身等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今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对广东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指出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弘扬昂扬向上、只争朝夕、奋勇争先的良好精神状态,让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更好占领阵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每一个社会都有其内在的质的规定性。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最为先进,是它不仅有着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还有着高度的精神文明。因此,早在1980年,邓小平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实践证明,生产力长期落后,经济长期贫困不是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然而,精神空虚、信仰迷茫、思想腐朽、道德沦丧,也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硬,才是真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与物质文明的辉煌相比,精神文明建设还有较大距离
然而,在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度里建设社会主义,首先遭遇到的就是如何打造一个雄厚的物质基础问题。虽然在改革开放前,我们通过艰难曲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影响,经济建设屡受挫折;甚至到了“崩溃边缘”。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提出,全国人民几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特别是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还受到了有着漫长历史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两极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在否定以往思想道德建设上极左倾向的同时,走上了一条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虽然小平同志和党中央对此早已洞察,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明确地提出了“两个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社会发展战略思想;可惜的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异化为“经济建设至上”、“物本主义”和“唯GDP主义”的情况下,轻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倾向并没有得到有力遏制。于是乎,精神空虚、信仰迷茫、思想混乱、道德缺失等现象丛生,我国的社会发展付出了精神文化和思想道德的沉重代价。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广东:“广东二十年赶上亚洲‘四小龙’,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确,广东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以“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气魄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实践,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广东奇迹”。经过20年艰苦奋斗,广东2013年GDP已经达到6.2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超过了亚洲“四小龙”。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然而与物质文明的辉煌相比,还有一段较大的距离。
努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凝结为丰富的精神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吹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无疑,广东必须继续肩负起在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上当好排头兵的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为此,广东一方面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经济建设的丰硕成果,凝结为深厚的物质文明。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雄厚的物质财富是强国富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础。广东要不断推进经济强省建设,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力争在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广东物质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广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建设的积极成果,凝结为丰富的精神文明。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广东必须在不断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的同时,努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重点突出大力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推动全民修身等活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壮大文化产业,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