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改变千年闭塞落后面貌的伟大创举
全国政协机关赴贵州毕节调研组//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俞正声主席关于毕节试验区有关批示精神,6月26日至29日,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常务副秘书长孙怀山和副秘书长王胜洪率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贵州毕节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一行与中共贵州省委主要领导进行了会谈,先后考察了毕节市经济开发区、七星关区、赫章县有关重点扶贫项目,深入企业和农村基层一线,与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交流,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和优秀党员家属,并听取毕节市党委、政府、政协负责同志和在毕节各级政协委员意见,了解毕节试验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共同研究推进试验区建设的思路和办法。

  26年改革发展:

  旧貌换新颜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辖区面积2.68万平方公里,居住着36个民族,辖7县1区262个乡镇(办事处),户籍人口870万人。26年前,毕节为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严重困扰,是当时全国极度贫困的地区之一,也是贵州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1988年,由时任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同志倡导,经国务院批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简称“毕节试验区”)成立,开启了黔西北乌蒙山区改变千年闭塞落后面貌的伟大创举,毕节从此迈上了脱贫奔小康和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1988年至2013年,毕节地区生产总值从23.4亿元增加到1041.9亿元(增长44倍),财政总收入从3.02亿元增加到336.9亿元(增长11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4亿元增加到1701.2亿元(增长70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6元增加到5645元(增长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97元增加到19851元(增长27倍),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68.8万人,6个贫困县先后实现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56%下降到24%,城镇化率从6%提高到31.7%。森林覆盖率从14.94%提高到44.1%,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2256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8983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1‰下降到6.16‰,人均受教育年限从3.6年提高到7.4年。

  如今,毕节市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型工业化迈出了较大步伐,服务业逐步成为重要经济支柱,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三次产业产值比例从26年前的53:22:25调整到现在的18.8:43.2:38,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已建成12个工业园区,标准厂房面积位列贵州省首位。逐步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速公路实现了零突破。铁路通车里程达231公里,新开工建设298公里。飞雄机场落成并开通7条航线,威宁机场已启动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教育“两基”覆盖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7%。乡乡有文化中心、敬老院,村村有卫生室和图书室、通广播电视。回望过去26年,毕节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毕节人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创造了惊人的“毕节速度”。

  “毕节经验”:

  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的扶贫实践

  调研组认为,毕节试验区26年来的迅速发展首先归功于毕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所到之处干部劲头足,讲奉献,精神状态饱满。毕节的成功并非偶然,面对试验区的落后状况,各族干部群众不怨天、不尤人,不等待、不观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塑造了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为内涵的“毕节精神”以及“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威宁精神”、“聚力发展、敢为人先、自信自强、奋力攻坚”的“迤那精神”,涌现了以海雀村党支部书记文朝荣为代表的一批带领群众脱贫的先进典型。

  毕节试验区从构想之初就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紧密相联。1988年3月9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选择毕节建立试验区。4月,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代表贵州省委、省政府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同志在北京座谈,介绍建立毕节试验区的设想,争取对毕节开展智力扶贫支边工作。6月9日,国务院批示同意成立“毕节试验区”。因此,统一战线从一开始就参加到试验区的建设中了。此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试验区专家顾问组等方面对试验区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倾情帮扶,全方位、全过程参与推进毕节改革和发展,建立了联席会议、区域合作支持、定点帮扶、干部挂职等帮扶机制。26年来,统一战线组织专家学者、企业家共492批5390人次赴毕节试验区考察,协调项目850个,促成了铁路、公路、电厂、机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建设;组织培训各类人才32.9万次,帮助新建或改扩建各类学校190多所;组织实施了“助推发展”、“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五大“同心”工程。特别是2009年4月14日,中央统战部牵头召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座谈会”和“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工作研讨会”,时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讲话,开启了毕节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新征程。至今,中央统战部已牵头召开6次“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持续推动试验区建设、改革和发展。2010年6月,中央统战部进一步建立了东部十省市统一战线对口帮扶机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长期共同支持毕节试验区脱贫发展,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有效整合资源,合力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多重优势叠加,贵州人民将其总结为“毕节经验”。“毕节经验”为试验区的脱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生动实践,是统一战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成功范例,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毕节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所代表的“毕节精神”,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助推发展等外部力量帮扶所代表的“毕节经验”,塑造了特色鲜明的“毕节模式”,“毕节模式”创造了“毕节速度”。调研组认为,这种模式是可复制、可推广的。

  脱贫发展:

  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

  过去26年,毕节试验区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总的来说,毕节试验区下一步脱贫发展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目前看,试验区经济总量依然偏小,特别是人均水平低;扶贫开发、生态建设和人口控量提质任务依然繁重;发展基础依然比较薄弱,交通基础设施欠账大,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电力、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依然比较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煤、电、烟三大传统工业支撑格局没有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旅游业带动作用尚待挖掘;教育基础薄弱,中小学师资缺乏,人才留不住,职业教育不发达;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偏远乡镇卫生院连一台救护车都没有;政府性债务较高,持续加大建设投入压力大;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对外开放水平低,人们思想解放程度不高。

  在与基层干部群众座谈中了解到,由于体制和政策原因,一些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应引起重视。一是某些产业政策如小煤矿整顿政策落实“一刀切”,群众意见大。当地煤炭资源丰富,但政府对小煤矿不断进行整顿关停,目前年产45万吨以下的煤矿都不允许生产,导致偏远山区农户用不上煤,守着煤山挨冻。二是乡村道路修建补助政策惠及贫困地区百姓不够。乡村道路硬化需要地方先配套,而贫困乡村根本无力配套,因而得到国家补贴甚少,结果要么是修不起,要么修“断头路”。三是退耕还林后续政策不明确,影响群众利益和生态维护。四是某些行业如医药、新能源汽车行业审批监管权力过于集中,灵活性不够。对于医药企业来毕节投资,面临生产资质申报的问题,政策要求要么原厂整体搬迁,要么兼并重组其他医药企业,要么有GMP认证,而现实情况是,整体搬迁到异地投资的情形很少,毕节作为贫困地区难以兼并其他医药企业,新厂没有新药也不允许GMP认证。相似情形也出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新能源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在毕节投资的企业要求必须有传统汽车生产资质,异地企业来毕节建厂障碍重重。

  政协力量:

  进一步助推毕节试验区发展

  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一直关心支持毕节试验区建设。两任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和俞正声同志都曾亲赴毕节进行调研,并就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做出重要指示;杜青林等22位现任和历届副主席曾33次深入毕节开展考察调研和帮扶工作;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多次到毕节进行专题调研,调研报告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视和批示;有关毕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情况通过《政协信息专报》形式给中央领导同志提供了决策参考;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各种形式大量参与帮扶毕节的活动,例如厉以宁委员担任了两届毕节试验区专家组组长并以个人名义捐建了两所希望小学;江泽慧委员带队赴毕节考察后,就大规模治理石漠化所提出的建议被吸纳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总结的毕节生态扶贫模式为西部地区再造秀美山川提供了宝贵经验。

  全国政协建立支持和帮扶毕节试验区建设的联络联系制度,将毕节试验区作为工作联系点,成立相关工作机构,由全国政协领导挂帅,统筹研究开展全国政协系统支持试验区建设发展的工作,实现支持帮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建议建立主席(副主席)对口联系制度,由1位党内的副主席负责联系毕节市,帮助协调解决市县(区)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加强与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的沟通联系,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形成“9+1+1”(即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办公厅)的工作模式,使帮扶工作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井然有序。提供有利条件和环境,大力支持各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平台进一步发挥优势和作用帮扶毕节试验区。在毕节推动建立多党合作教育实践基地,以生动实践促进多党合作制度与理念的广泛传播。

  在政协机关层面,在做好办公厅定点扶贫(安徽舒城、颍东两县区)的同时,将对毕节试验区的帮扶纳入扶贫工作机制,助推毕节贫困地区发展。

  全国政协机关建立与毕节市政协的联络联系制度,将毕节市政协作为办公厅工作联系点,推动双向挂职,从多方面加强对毕节市政协工作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同时又使机关干部接受教育和锻炼。

  充分发挥全国政协有关专委会和有关界别等方面的作用,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助推毕节发展。一是系统整理涉及毕节试验区的已有提案,对今后有关毕节试验区的提案予以重点关注和优先立案,统筹列入重点督办提案,并商请副主席亲自督办。二是经济委员会已商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在京召开支持毕节试验区脱贫发展研讨会;三是举办旨在推进毕节生态补偿政策落实和“十三五”期间完善石漠化地区生态建设规划专题研讨会,并组织委员进一步开展调研,为助推毕节生态建设献计出力;四是组织相关力量赴毕节重点调研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推动解决生物医药产业瓶颈障碍;五是建议利用中国经社理事会每年举办论坛的平台,安排一次推动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的专题;六是组织经济界、农业界委员赴毕节市开展界别联合考察;七是组织教育界、科技界、文化界、医卫界等界别委员赴毕节考察,帮助解决社会事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调研组名单

  调研组组长:孙怀山(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副组长:王胜洪(全国政协副秘书长)

  调研组成员:

  丛兵(全国政协办公厅人事局局长)

  白煜章(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刘冠峰(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办公室巡视员)

  李燕西(全国政协办公室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