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深圳高尔夫俱乐部地处深圳市核心区域,占地约1.4平方公里。这样一块即将到期的宝地将作何用途,牵动着万千市民的心。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纽约中央公园一角(资料图片)。
仅剩半年时间,位于城市中心区、占地约1.4平方公里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经营期就将到期,这块位于深圳市中心区域的大幅绿地将用于何种用途,引起各方关注。此前,深圳市政协委员陈治民多次提案,建议将其收回建成市政公园“还绿于民”。 深圳市规土委就关于深圳高尔夫用地未来规划问题的情况,向媒体进行了说明。相关负责人表示,“深高”未来会规划为公共开放、生态恢复、人文关怀、城市活力等基本主题的文化活力区,但具体规划仍待商议。本期读者参议对此热议,敬请关注。
——编者
要满足民众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
■ 练江舟
多年的议论终于有了回音,深圳市规土委近日就深圳高尔夫用地未来规划问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球场未来规划明确为公共开放、生态恢复、人文关怀、城市活力等基本主题的文化活力区。”
初到深圳者大都会惊讶,寸土寸金的深圳市中心,居然有这么一大块“私人领地”,曾几何时,这片显眼的绿地留给公众许多好奇和质疑。但随着“深高”使用期限将至,舆论毫无保留地要求政府恢复此处为公共空间,市民期盼,这片城市中心的绿地能完全交还给公众。
随着城市用地日益紧张,市民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越来越大,各方对资源争夺的矛盾也不小。在我看来,如何平衡好各方利益,并最大限度保护好公众利益,将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城市空间整体质量如何,也是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一个城市的中心,应该作为市民社会生活的公共场所,亦是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预见这片1.4平方公里的绿地,或将成为深圳市民生活、文化活动的一道新景观。
“深高”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当时深圳中心亦并不在此区域,因而公众也不会去追责政府的不是,另一方面,使用期间到期,政府也并不背负任何契约责任。而今,政府需要做的是加速这一本属城市公共空间的归还。
充分听取民众意见,规划才能贴近民意
■ 陈怀瑜
与深圳建市几乎同步的深圳高尔夫球场,当年处于市郊,如今挤身闹市,它也成了深圳这座改革之城的一个“另类”的见证者。
之前民意代表、媒体的介入,主要缘于“担心在市民不知情的情况下,球场突然就续约了”。毕竟,三十年前,市场元素刚刚引入我国,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所以才会出现当年土地无偿划拨,组建高尔夫球场的情形。时过境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渐成熟的当下,政府应超越当年的计划经济思维,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上,不再只是政府一家说了算,而应是在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的基础上,达成最大共识,以民众利益最大化为最终归依。
不言而喻,时代不同,今非昔比,不论“深高”今天所处的地理环境,还是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以及民众参与环境等,都绝非改革开放之初所能同日而语。而且,作为当年一块完全无偿划拨的公共绿地,且政府又是其中第一大占股者,也许,让其从昔日郊外小众的享受地,回归到公共开放绿地,应是题中之意。但这类民意所向的意见,仍应拿到台面上,放到阳光下,作为政府一项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让广大民众充分讨论。只有在听到不同声音的情况下,决策者才能找到共识所在。
深圳无论是在当年的改革勇气和速度上,还是在当下市场氛围、法治意识的浓厚上,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作为一个经济社会建设不断进步、成熟的城市,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像民意代表的政协委员,就多次提出“深高”新用途的意见——这也是民意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当然,政府应主动在“深高”到期前,积极将其置于公众舆论的“绿地”之上,让公众看得明白、听得清楚、讨论到位、认识充分;政府决策在此基础上,必然眼界更宽、思路更广、共识更集中,则最终的决策结果,也就会更加贴近民意。
当然,民意之中,也应包括如今似乎相对处于“弱势”的“深高”一方。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博弈权,正是我们这走向“民主、文明、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国家,日渐成熟的重要标志。
高尔夫球场“还绿于民”乃时势所趋
■ 涂启智
对于众多普通市民而言,高尔夫属于曲高和寡的运动休闲项目,由于其参与成本不菲,普通百姓鲜有问津。据悉,不仅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深圳高尔夫俱乐部总面积是福田区所有社区公园的3倍,整个深圳市辖区高尔夫球场总面积同样是社区公园总面积的3倍多。只供少数有钱有闲人士休闲娱乐使用的高尔夫场地却占去城市公共绿地的绝大部分,而满足绝大多数市民休闲娱乐需求的市政公园只占公共绿地的一小部分,这不是大量公共资源被少数人掌控、大多数人却只能拥有少量公共资源在公共绿地上的反映吗?这样的悬殊无疑是极大的不公平。尤其是在深圳土地资源难以为继、市政公园仍显珍贵紧缺情况下,像高尔夫这种“高大上”的游乐场所占去大片公共绿地,更是显得不合适。
高尔夫球场“还绿于民”正当其时。在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中央率先垂范,从上至下厉行节约,整肃风纪一环紧扣一环,步步为营抓落实,迫使各种公款消费以及权力寻租可能性日益减小。当然,即便是私人掏腰包,也不排除有人玩得起高尔夫,但是这样的富人群体毕竟占人群少数,总量非常有限,就算高尔夫仍有存在的必要,数量与占地规模没有理由不大幅缩减。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政公园目前大概有14个,但对于一个人口超1800万(截至去年年底,深圳户籍人口325.5万,非深户籍人口达1505.08万)的国际大都市来讲,与市民休闲娱乐需求还有很大距离,这从每到星期天以及节假日,各个市政公园从早到晚人员爆满以至人满为患可见一斑。尽管各区还有一些社区公园,但由于大多设施简陋、配套短缺、面积狭小甚至绿化不到位,致使人气不旺且吞吐力弱。现有市政公园承载超负荷人流量,给公园卫生、安全等管理带来巨大考验。假如深圳高尔夫俱乐部甚至更多高尔夫俱乐部腾出宝贵绿地,“还绿于民”建成市政公园,必然给广大市民增添更多休闲娱乐场所,实在是功德无量。
“深高”未来规划宜广泛走访调研,了解征求广大市民意见,集思广益而后拿出造福千万市民的规划设计。
借鉴他山之石建设我们自己的“中央公园”
■ 苑广阔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市中心有这么一块即将到期,马上处于“闲置”状态的土地,各界对它的关注目光有多热烈,可想而知。
而以笔者个人的意见,我最为期待这块位于城市中心的黄金宝地成为一座城市“中央公园”。说到“中央公园”这个概念,就不得不提大名鼎鼎、世界闻名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实际上笔者也正是受纽约“中央公园”的启发,才提出这样的规划建议的。
纽约市政府酝酿建设中央公园的时间是19世纪 50年代。当时纽约等美国大城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在人口大量涌入,经济优先的城市发展理念下,不断被压缩的公园绿化等公共开放空间使得19世纪初确定的城市格局的弊端暴露无遗。包括传染病流行在内的城市问题日益凸现,使得满足市民对新鲜空气、阳光以及公共活动空间的要求成为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纽约市政府有了兴建中央公园的打算。虽然深圳目前所处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不是19世纪的纽约,但两者也有着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比如大量人口的涌入,比如市民对公共活动空间的需求增加等等。也就是说,当年纽约市政府兴建“中央公园”的一些理由,现在的深圳也同样拥有,这也就为深圳市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建设属于自己的“中央公园”提供了客观条件和民意基础。
纽约中央公园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在不但被称为是纽约的“后花园”,成为纽约市民的休闲、度假、参与各种公共活动的地方,而且成为受到世界各地旅游者热情追捧的著名景区景点,每年都吸引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世界游客。这不但体现了纽约市政府的长远眼光,而且“中央公园”的建设,完全成了一件“功在当下利在千秋”的事情,也成为当初决策者留给世界人民的一件礼物。
那么作为同样处在高速发展中的深圳,是不是也该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中央公园”,是不是也应该给子孙后代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丛林里留下一个“城市绿肺”?答案无疑是肯定的。而且,有了纽约“中央公园”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我们在深圳版“中央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上,完全可以借鉴他山之石,少走很多弯路。
在这方面,纽约“中央公园”的规划设计专家们,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并没有仅仅把这个公园当成是一个可以供市民饭后散步的地方,而是把它规划建设成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度假、活动等等为一体的城市休闲文化活力区。所以在公园里有可以观赏动物的动物园,有带有纪念意义的“草莓园”,有可以举办一年一度戏剧节的大剧院,有球场,游乐场,最终使其成为了一个丰富无比,包罗万象,可以满足不同市民不同需求的综合性文化公园,也成为纽约市乃至美国的象征性公园。
有了这样的成功案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予借鉴与学习呢?我们期待着位于深圳市中心的这片“黄金宝地”,从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的高尔夫球场,成为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市民心理期待的“中央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