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杨桂华:习近平总书记 发展思想的哲学内涵
天津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杨桂华//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针对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理论勇气,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丰富的哲学内涵。

  一、坚持理论逻辑和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如何看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如何评价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梳理了社会主义思想和运动发展的六个阶段,论述了社会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探索发展的过程,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由思想到运动,由革命到执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进而说明了我们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如何历经千辛万苦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终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这个论断的哲学内涵,其一是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从列宁领导建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苏联模式形成并僵化;从我们党先学苏联后独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到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由思想到行动、由革命到建设、由学习到创新的前进性,也展示了它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挫折,理解这个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有助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动摇我们的理想信念,都不会动摇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

  其二还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证明,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中国人民在经历了思想阵痛之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学习苏联模式发现问题之后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观的高度,把这个过程区分为“独立探索30年”和“改革开放30年”,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两个阶段的连续性和间断性,并没有因为探索阶段的错误和挫折而否认其探索的价值,相反,正是因为它的积极成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从而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发展的整体性,说明我们是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用无可辩驳的伟大成果回答了如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这样一个历史性课题。这说明,继承不是照抄于“本本”,固循于“模式”,而是根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既符合社会的发展逻辑,又符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逻辑。

  二、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系统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研究发展问题时,始终“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他曾提出,从“两只手”看深化改革,论证了政府“看得见的手”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谈到区域协调发展时,提出要注重抓“两头”,把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正确诠释“好”与“快”,论证了质量和速度的关系;从“两只鸟”看结构调整;从“两座山”看生态环境,等等。这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分析和处理改革中的现实问题,体现了坚持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系统思维。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形成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按照系统的本性分析事物和处理问题就是系统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特别强调改革开放系统的整体性:“改革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因此,“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胸中有全局,心中有定力,从大局整体出发,才能推进局部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时还多角度地论证了系统的层次性。其一从整个社会而言,“宏观、微观、社会政府是一个有机整体,宏观政策要稳定,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要把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其二,对某个领域如行政体制改革而言,要解决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重点是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即哪些事应该由市场、社会、政府各自分担,哪些事应该由三者共同承担。推进机构改革,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其三,在微观层面,在实际操作中,在涉及到人员利益时,对不同地方、领域、阶层、方面,要找出最大“公约数”,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在推动改革制定措施时,“要弄清楚整体政策安排与某一具体政策的关系、系统政策链条与某一政策环节的关系、政策顶层设计与政策分层对接的关系、政策统一性与政策差异性的关系、长期性政策与阶段性政策的关系,”从而保证各个利益群体各得其所,实现社会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改革时还多次论及到系统的过程性,从事物运动的角度论证了改革的历史性。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一定要有发展的观点。”在地方调研和指导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起草时,多次强调,要提出改革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好渐进和突破相促进,渐进式改革,是积小胜为大胜。突破性改革,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守住底线,突出重点。他多次提出,要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这些论述既激发了我们续写党的光荣历史的自豪,又提升了我们“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

  三、坚持对发展的真理评价和价值评价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作为人类有目的的物质活动,一方面要求人们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另一方面又要求按照人类自身的需要和目的去改造世界,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两种关系,前者是事实关系,后者是价值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前者是物种的尺度,后者是人的尺度,是人独有的尺度。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和意义,是以主体为尺度的主客统一的状态。不同主体具有的不同需要,同一主体在不同条件下的需要也有不同。这样,同一事物对不同主体便具有不同的价值。可见,价值具有主体性,是具体的,相对的,反映价值关系的价值观也具有同样的性质。这样,人们在进行认识时就会出现科学评价和价值评价相互交织的复杂情况。

  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技术含量,延长产业链,推进创新驱动,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价值目标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达到经济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辩证统一。他曾讲到,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提高就业岗位,着力提高就业质量,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样我们就能实现科学发展与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针对一些地方破坏自然、污染环境、威胁人们生存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类的生存价值放在首位,在浙江工作时,就提出“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观念,最近在调研时多次提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鲜明地提出,要走资源、人口、环境、经济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根本目标是环境宜居,人民健康,生活美好。

  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和发展战略。一是提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国应该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去管。其二提出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推广好二十国集团机制,牢牢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三是以“真、实、亲、诚”为原则,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四是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妥善处理分歧和摩擦,发展自己,惠及周边,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这些理念和战略都充分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根本利益,维护了国家的核心利益。

  科学认知与价值追求一直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两个维度,它们相互交织,彼此制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哲学思维,精准地把握了两者的关系,使我们能够以科学发展的方式实现人民的利益,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