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肖 巍:为全面深化改革凝聚价值共识
复旦大学教授 肖巍//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的国家建设就像一台高速巨型计算机,但相对于经济建设、制度建设作为“硬件”做得比较“实”,文化建设、价值观建设作为“软件”还有待加强。最大限度凝聚价值共识,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我们必须认真去做的事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出,意味着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们用更亲和、更具有包容性、也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来表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以促进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价值认同是制度实施、有效治理的重要基础,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有精神追求和信仰力量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凝炼、培育与践行,同样离不开开放的胸怀,离不开改革和创新。我们既要高扬主旋律,又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不断学习人家的好东西,把人家的好东西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还要顺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话语表达,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努力用新的眼光审视当前舆论舆情,以进一步解放思想作为打开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的“金钥匙”,推动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我们要掌握主导权主动权,赢得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不能靠围追堵截疲于应付,更不能罔顾现实自说自话;我们要在确立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和精神引领的同时,与各种社会思潮有更广泛的交流、更积极的交融和更令人信服的交锋,为全面深化改革,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聚集起最大公约数。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国际大势;当代中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内大势。我们还要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世界的机遇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变为世界的机遇”。同样,价值观建设也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这些“大”就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形势、大事项;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些“势”要求我们在思想领域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我们应该有把这些事情抓紧抓好的自信。

  一是 “自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包括以人为本、发展优先、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为怀;这些内涵构成了核心价值观的“定针”,可以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防止在与各种社会思潮的互动碰撞中随波逐流、进退失据,拥有一个大国所应具备的意识形态独立性和稳定性,为实现“中国梦”描绘一幅完整的值得期待的价值观愿景。

  二是“整合”。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思想思潮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或将与核心价值观长期共存,有交流、交融,也有交锋。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积极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凝聚价值观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我们还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有选择地吸纳、消化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成果服务于这个目标。

  三是“中道”。各种社会思想、思潮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有个性,就有比较;有共性,就可以借鉴。这就要求我们在比较借鉴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举一反三,中道取胜,同时警惕极端的、偏激的思想干扰。价值观引领要“适度”,避免“不及”与“过头”。既不能放弃原则,一味求和,也不能草木皆兵,反应过度;既保持坚定的价值立场,也讲求对话交流的艺术。

  四是“创新”。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价值观建设也不能墨守陈规,理论资源、话语体系、表达方式、传播手段等都要主动求“变”,主动利用现代传播手段,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理念、新形象、新渠道、新载体。这就对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