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因理想和热情而聚合的一群
—— 一个民间自觉互助组织的样本
//www.workercn.cn2014-05-0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联盟活动如同“自由恋爱”,参与者有主动性和热情。如果每一个地区都有这样的活动发生,都有政府和教科研部门的呵护和扶持,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打通了那“最后一公里”。

  ■关明春

  按照“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精神,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该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如何接上“地气”?在放权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该如何“掌好舵”,学校怎样“划好桨”?教科研机构又该如何帮助学校“扶好桨”?一个源自民间的初中教学研究合作发展联盟的发展壮大过程,也许能给人一些有益的启示。

  缘起于互助共赢

  数年前,几位不同省份的校长在交往中发现,不同地区的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都有各自鲜明的特征,而他人之长恰好可以“借”来弥补自己的短板。于是,2011年初,山东济宁、江苏苏州、宁夏银川三地的几所友好学校共同举办了一次初中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三地教研员分别对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课研讨。这让不同地域的教师和校长都感受了一次教育观念的冲击,产生对教育行为的反思,也使过去友好学校多是“一对一”领导间的外交式互访,变为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展示为主要内容的形式。

  而后,“尝到甜头”的参会各校都产生了继续相互合作学习的意向,联盟又加入了“闻讯而来”的青海、河南伙伴。这个合作共同体成立的初衷就是本着“互帮、互助、共赢”的原则,加强东部和西部、南方和北方以及沿海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业务交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学校在联盟中成长

  短短3年,这样一个完全民间的、不带任何经济色彩的联盟,由最初的“三市六校”发展到“六市十四校”,许多名校也纷纷要求参加。济宁市除了5所联盟学校,市教科院初中各学科教研员、所辖13个区县的教研室主任、30所市重点联系学校的校长全部参加了联盟的3次活动;银川18中一次就派出了31名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联盟活动;苏州市由一所名校发展到城区4所名初中全部参与。而活动的规格也在逐渐提高:评课的专家从教研员扩大到各地的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在观念和方法的不断碰撞与融合中,联盟学校自身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有力带动了区域教育发展。如苏州市平江中学,因联盟活动打造了“四段一案一回头”教学模式,引起省内外的关注;济宁15中重视教师内涵发展,近几年学校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执教者等;银川18中因联盟活动提出了“心中有学生的精讲精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当地正起着引领作用。联盟中还有3所学校成为全国C20初中慕课联盟成员学校。主动“结盟”,使学校从过去上级“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而动力就源自志同道合者的热情与追求。

  “自由恋爱”果实多多

  在管办评分离背景下,主管部门的松绑给了学校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其实,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学校之间、地域之间的教育交流和学习,但通常政府主导后,学校被动参与,这与学校的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对接。而联盟活动如同“自由恋爱”,参与者有主动性和热情,而且大型集中交流研讨展示和不间断小型校际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可能也只有源自民间的组织才容易做到,这种交流也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应该重视这种来自民间的力量和热情,做好服务和支持工作,主动松绑,给学校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每一个地区都有这样的活动发生,都有政府和教科研部门的呵护和扶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部门与学校之间就打通了“最后一公里”,接了地气。这种来自民间的第三种力量也许就是学校“划好桨"的力量来源之一。

  同时,由于联盟这种非功利、非营利性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纯属民间行为,参加学校各担食宿行支出,主办学校也不收取任何费用,活动的花费又控制在最低水平,因而申请承办的地区和学校非常踊跃。联盟内的学校都是怀着对教育的热爱、对交流和借鉴见贤思齐的渴望发起和参加活动,因而可以有效避免搞成官办的形式主义培训或商办的拜金主义论坛。同时,教研室、教科院在这类自发交流中发挥自身组织优势,为学校参与牵线搭桥,为骨干教师搭设提高平台,强化了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交流中,不同地区的教研员、一线教师提出疑异、分享心得,学校、区域之间不断擦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这也非常符合主管部门松绑后,教育科研部门应当从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参与者的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跨区域的交流避免了近亲繁殖式的培育和提高,使区域教育发展跳出自身发展的思维惯性。我们这个联盟,参与的学校分别来自颇具有代表性的6个省区。“一方水土一方人,几多风物几多情”,单就课堂来说,苏州的精致、济宁的生动、银川的朴实,等等,无不浸润着教育的乡土特质,恰好是各地学校互补的最好样板。因而我们的活动本着“南北交融,东西相济”的共识,既为东、中、西部联盟学校搭建了学习的广阔平台,也为各优质学校提供了展示成功经验的窗口。通过这座无形的桥梁,教师们既清醒看到了东西部教育存在的一定差距,也自信地看到自身的一定优势。理念、方法、手段的多方位贯通,常常使大家不再宥于既有思维,获得变革的启示。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