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制图:张芳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党中央首次从方针政策层面明确强调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性。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当前我国职业经理人发展情况如何?我们要建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体系?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职业经理人协会会长洪虎。
什么是职业经理人?
职业素养是核心,许多“打工皇帝”够专业,但不够职业
一提到职业经理人,人们就会想起不少著名的“打工皇帝”。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能够受雇于企业当经理的人就是职业经理人,可洪虎不这么认为。
“职业经理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专业知识,二是专业能力,三是职业素养,其中职业素养最关键。只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人,只能叫专业经理人。只有在前者基础上还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形成了职业特质,才能被称为职业经理人。”洪虎说。
职业经理人的产生,是新的社会分工催生新的社会职业的历史发展过程,而职业经理人的定义,也正来自于业主的需求。洪虎介绍,业主和企业选择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为人是否忠实可靠、工作是否尽职尽责、能否与雇主保持融洽稳定的关系,而这些都包含在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当中。在中职协的调研中,就不曾一次遇到这样的经理人——经营业绩不错,但是经常跳槽,有的甚至8年换了6家企业。“以职业素养的标准来衡量,这些经理人最多只能算是专业经理人,算不上职业经理人。”洪虎说。
依据中职协的定义,职业经理人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人:一是企业的顶级雇员,二是企业的核心高管,三是人才市场能够配置的具有职业特质的企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职业经理人既包括已经担任企业经理职位的实现了职业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也包括已经职业化、市场化的具有社会认可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谋求担任企业经理职位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从职业化的要求看,职业经理人必须是实现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即比较长时期地从事企业经营管理职业,同时又具备担任企业经理职务所需要的职业特质,以担任企业经理为求职追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