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嘉宾访谈-正文
梁 颖: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
——访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
//www.workercn.cn2014-06-15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出席广西大学与爱沙尼亚塔林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本报记者 江东洲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今年年初召开的广西教育发展大会正式发布《关于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实施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着力解决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竞争力不足等问题。

  作为广西办学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广西大学如何朝着建设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内涵发展?为此,科技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广西大学党委书记梁颖。

  全面实施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

  加快推进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年年初出台了加快改革创新全面振兴教育的决定以及一系列配套文件,对深化广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实施高等教育特色化上水平工程,推进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改革,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两个建成”目标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和强大人才支撑。一直以来,广西大学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在这方面近期取得了哪些进展?在当前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定位?

  梁颖:追求一流是所有大学的梦想。作为一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地方高校,广西大学在融入和推动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传承地方高校深厚的办学历史,寻找对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定位,精心培育学科、科研、人才、师资和国际化的办学特色要素,坚定不移地朝着一流大学理想迈进。2012年,为促进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教育部启动了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作为入选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的广西唯一“211工程”建设高校和省部共建高校,广西大学抓住难得机遇,以“有特色、高水平”为目标,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大学文化等方面实施特色提升工程,努力向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迈进。

  2013年,广西大学大兴务实之风,推进综合改革,加快内涵发展,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顺利开展,加快了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按照“高水平、有特色”的要求加快学校建设。认真规划了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以及大学文化等6个专项建设,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肯定,获得了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211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学科和学科群建设。结构工程与红水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亚热带生物技术、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电气工程及“西电东送”关键技术、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与发展研究等7大学科群建设扎实推进,13个学科获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个学科获广西重点学科。获自治区级创新平台2个、全区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广西院士工作站3个。深入推进“面向工程、面向社会、面向应用、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教学过程优化为主线、以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的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具有系统性、协同性和针对性特色的实践育人体系。4个专业成为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专业成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个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3门课程获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新增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5个工程硕士领域进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工作。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科学研究,加强科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优化和创新科技管理机制,科技工作取得较好发展。学校科研立项项目1447项,合同经费3.17亿元,到校经费2.5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资助总经费双双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区申报单位榜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4项,资助经费4956.8万元;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9项,资助经费342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大学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首次突破100项大关;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涉及11个学科,是广西大学历年之最。作为主持单位,广西大学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5项,分别是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广西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广西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均为广西大学首次获得。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大增。申请专利829件,获专利授权119件,分别比2012年增长113%和68%。发表论文3323篇,索引收录论文1312篇,论文数量和质量比2012年有所提升。全面实施提升综合实力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完善人才引进、培养的相关制度,并前往海外招聘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取得了新突破。引进双聘院士2人,全职杰出人才5人,柔性杰出人才3人,学术带头人4人,柔性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24人。启动“海纳计划”第一批广西大学送培教师出国进修工作。5人获聘第二批八桂学者、特聘专家,第三批八桂学者、特聘专家设岗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报名竞聘人数有较大增长。1人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荣获2012年度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誉称号,入选万人计划和香江学者计划各1人,6人获聘自治区终身教授,二级教授增至59人,新增自治区优秀专家4人。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目前国内东盟研究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团队。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完善博士后工作服务与保障体系,调整博士后科研启动费资助额度,新增博士后合作导师60名,拓宽博士后招生学科方向,扩大招生数量。2013年进站博士后19人,出站4人。博士后主持、参与国家和自治区级课题20余项,获得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2人。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活跃,中法“1.5+3.5”校际交流项目首次开展招生。正在申报中美“3+1”本科教育项目和“3+2”本硕连读校际交流项目。外国留学生人数达到1328人。与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学生交换学习和海外实习项目,一批学生到境外学习。大学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编写了《西大画册》、《历史的足迹(广西大学2008—2012)》、《西大故事》等一系列广西大学文化丛书,弘扬和传承学校历史和文化。毕业生就业工作攻克了“史上最难就业季”,取得了全校初次毕业生就业率90.86%的好成绩。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和广西教育发展大会对深化广西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明确部署,广西大学的发展也进入了必须开展综合改革才能实现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学校的主要工作来说,实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仍然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中心工作。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深化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以问题为导向的主线改革,统筹推进学校在体制机制、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实施好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计划,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建设,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记者: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主的内涵发展阶段。在新形势下,广西大学怎样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及广西经济建设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支撑?

  梁颖:高等教育的质量关系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着国家的兴衰成败。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我们要以协同创新的方式推进以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的全面教学改革,健全本科教学改革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构建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教学、教改与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协同发展,与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适应区域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全区教育发展大会精神,将协同创新思想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以“面向工程、面向应用、面向社会、全程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从人才培养的“进口”到“出口”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开展全过程、多方位合作互动,协同推进系列教学改革。以实施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核心,推进专业综合改革,修订培养方案,压缩课内学时,打造专业特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施君武学堂项目。加强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力度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推进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推动基于网上开放课程建设和共享的教学改革。

  健全本科教学改革机制。建立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地方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完善企业兼职教师聘任、考核和待遇等制度,将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挂职和合作落到实处。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评估和奖励机制,完善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改革职称评定制度,设立教学型教授、副教授,完善以学生评教为核心的教师教学综合考核机制,确保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