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过程中,与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有机结合,确立了“开放创新、城乡统筹、工贸带动、民生优先”战略,明确了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深入实施开放创新战略,不断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开放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红山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效应的形成、物流园区的迅速成长、保税中心的获准落地、云计算等新兴服务业的异军突起,无一不是开放创新的结果。谋划未来发展,必须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实施开放创新战略。
不断解放思想,破除一切思想障碍。面对各地区竞相发展,红山区要保持全市领先,争当自治区东部盟市中心城区排头兵,需要不断破除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不进则退的紧迫意识,把握城市经济发展规律特点,以结构效益体现优势,依托优势产业挖掘增长潜力,依靠不断创新产业发展层次提升软实力和硬支撑,着力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6个翻番。
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区域合作。2013年红山区引进国内(区外)资金82亿元,其中,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78个,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红山区的地缘优势,准确定位在区域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升产业规划和比较优势,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等区域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均衡配置、自由流通。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坚持走出去,举办招商发布会、项目推介会、对口洽谈会,宣传推介红山区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大力引进成长性好、吸纳就业多、环境代价小的项目,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活力。
精心打造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优良环境。红山区非公经济总量占比78%,吸纳就业占比75%,缴纳税金占比79.3%,是名副其实经济主力军。要进一步释放和激活非公经济发展能量,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力消除限制影响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竞争的因素,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简政放权,特别是提高非公企业市场准入效率,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对接产业政策,实行“政府+银行+企业”多主体助推模式,积极搭建融资担保平台,解决非公经济融资难题。
深入实施工贸带动战略,再创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着力推动工业提质增效、商贸物流业提档升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更高层次实施工贸带动战略。
恪守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坚持做大三产、做强二产、做精一产,打造城市经济新结构。优化东部工业区、北部物流区、中部商贸核心区、西部市场集聚区、西南部农畜产品加工区的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完善分区规划,优化产业格局,加速提升产业集中集聚集约效应。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少、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医药、纺织、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解决整体结构不优、优势产业不强的问题,打造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
提升工业强区层次,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按照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发展思路,延伸冶金产业链条,推动冶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医药、纺织产业优化升级,加强与上海制药、九州通、南通中新纺等企业的深层合作,形成集群集聚发展新优势。着力引进新兴朝阳产业,推进年产20万台的浩克新能源汽车、拓佳年产2000万台液晶显示屏等项目,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到“十二五”末,冶金、医药、纺织、农畜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5个支柱行业销售收入实现400亿元,3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着力打造蒙东有色金属加工基地、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内蒙古医药、纺织、信息产业基地。
打牢商贸立区根基,放大服务业发展优势。按照“建设大平台、发展大商贸、打造大物流”的思路,以精心打造蒙东冀北辽西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为目标,完善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加快建设金融物流港、红山文化旅游商贸城和钢材城、石材城等各类集约化专业市场,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全力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确保2014年上半年封关运营。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呼叫中心和软件研发为重点,加快云计算产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保税物流、云计算等新兴业态发展优势。力争2014年物流园区完成销售收入330亿元,税收8.5亿元,吸纳就业2.5万人。加快西部市场集聚区和东部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步伐,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蒙东冀北辽西商贸物流中心。
深入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
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的总体布局。按照组团式发展、板块化改造、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大力实施城区北扩东移西南拓展战略。坚持以规划统揽全局,加快完善城乡全覆盖的规划体系,明确城乡分区功能定位,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功能布局、产业发展契合衔接,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不断强化产城互动共建的具体措施。充分发挥产业和项目在均衡配置资源、推动城市扩张、加速人口集聚中的作用。依托物流园区,启动桥北棚户区二三期建设,实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汇聚人口8万人。依托经济开发区及其商务服务,加快红庙子镇城乡一体化步伐。依托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及其配套产业链,推动文钟镇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园兴城、以城促园”的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
着力推动贯通城乡基础设施。以实现城乡联网、互通为目标,全面推动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信息网络、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卫生医疗、文化教育、健身娱乐等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有序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村庄管理社区化,实现城乡建设与管理的良性互动。
深入实施民生优先战略,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实现“劳有适岗、学有优教、住有宜居、病有良医、老有颐养、贫有多助”的“六有”目标,必须在更高标准实施民生优先战略。
积极鼓励创业、刺激就业,广辟增收渠道。以建设百万人口城市劳动力吸纳中心为目标,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推动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切实加快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建立健全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依托公租房、廉租房,不断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实施优质教育四年行动计划,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
注重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打造宜居宜业的生存环境。深化卫生城、森林城、园林城、文明城建设,持续开展清洁、绿化、畅通、亮化、市容整治等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继续创新社会管理,建设法制红山平安红山。实施街道社区调整和社区改革试点,理顺隶属关系,整合社区资源,探索“一委一居一站一室”工作模式,提升社区网格化管理水平。扎实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大走访活动,深入排查、及时化解信访问题,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平安城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