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锲而不舍 驰而不息 让节俭清风成常态
李清华、张达//www.workercn.cn2014-02-2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除旧布新的马年春节、元宵节,各地劲吹节俭清风,党风、政风、民风气象一新。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后的这个春节,人们真切体会到,也见证了一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取得的明显成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两个务必”,继承优良传统,革除流俗、清除积弊的决心和魄力,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期盼,凝聚起革故鼎新、团结奋斗、共筑民族梦想的强大力量。

  人们欣喜地看到,从“一日新”到“日日新”、从“节日新”到“平日新”,从“一事清”到“事事清”、从“小事清”到“大事清”,靠的就是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那么一股劲”。“铁八条”已经远远超出八项具体条文的意义,成为革故鼎新、改造世界的精神象征。还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立新规”之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这股劲,就是“善始善终、善做善成”的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的劲,有言必行、有诺必践的劲,自我革新、自除沉疴的劲,敢于较真、勇于担当的劲,“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劲。只要有了这么一股劲,就“不怕浊气荡不尽”“不信清风唤不回”,让节俭清廉之风永沐神州。

  一、俭以养廉、俭以立党,让节俭清风成为党的作风常态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须从党内做起,从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做起。“上之所为,人之所瞻”“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凡事都是这样的,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不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贯彻“铁八条”,中央领导率先垂范,带头不摆鲜花、不铺红毯,不封路、不封园、不清场,不住豪华宾馆、不吃高档菜肴……所有这些,基层干部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上、跟在行动上。只要领导干部严格要求、率先垂范,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就一定能带出好的风气。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突出问题抓起,从具体事件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禁微则易,救末者难”。铲除不良作风,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具体问题入手,从防忽微、防反弹、防传染、防变异着眼,“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以小带大、小中见大”“慎于畏小”而“智于治大”。从舌尖上的浪费到车轮上的铺张,从“小圈子”里的“自吃自”到公务接待中的摆谱显阔,从日常办公的“跑冒滴漏”到大型活动的大操大办,从豪华宾馆到私人会所,露头就打,伸手就捉,潜伏就挖,违纪违法就严惩,必能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必须从严执纪,绝不让党纪党规成为纸老虎、稻草人,造成“破窗效应”。马年春节节俭清风体现的只是作风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歪风回流、沉疴复发?如何打消一些人“避风头”的侥幸心理?关键是靠制度建设,靠从严执纪。唯有扎紧筑牢制度笼子,强化对权力的硬约束,严厉惩处慷国家之慨、填私欲之壑、行奢靡之风的行为,做到令行禁止,才能确保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俭以立威、俭以行政,让勤俭节约助推国家治理现代化

  “时间都去哪儿了?”——从“春晚之问”到“总书记之问”,引发人们深深思考、反躬自省。对党政机关公职人员来说,除了反躬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还要反躬自问“我支配的钱都去哪儿了”“我手中的权都用到哪儿了”,这“三问”关系到执政理念、执政作风和执政绩效,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治理能力的科学化、现代化。“公生明,廉生威”,治国应“直而温,简而廉”“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公权、公务、公款皆姓“公”,私心、私利、私欲皆姓“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节约时间、节省公款、节制用权应成为掌权用权的准则、行政生活的常态。

  一要时常自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国家治理效能是同每个国家公职人员的工作效率紧密相关的,浪费时间无异于误国误民。公职人员要经常扪心自问:沉溺文山会海、节庆典礼、各种仪式有没有?检查评比、达标升级、表彰奖励泛滥有没有?整天迎来送往、前呼后拥、陪吃陪喝陪逛陪玩有没有?办事拖沓、效率低下、浪费当事人时间有没有?一门心思跑门子、结圈子、拉关系、搭天线有没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班时间逛淘宝、打麻将、侃大山有没有?

  二要时常自问“我支配的钱都去哪儿了”。花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没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过剩产能有没有?寅吃卯粮、负债累累有没有?超标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滥建楼堂馆所有没有?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有没有?“三公”经费、“天价政府采购”开支过大有没有?截留惠农资金、扶贫款项,拖欠群众钱款有没有?财务管理混乱、什么钱都敢报、多少钱都敢花、多大“小金库”都敢设有没有?执政要讲成本、讲效益、讲核算,对纳税人的劳动成果应心存敬畏之心、善待之心,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花。

  三要时常自问“我手中的权都用到哪儿了”。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巧立名目、吃拿卡要有没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贪赃枉法有没有?擅权专断、拍脑袋决策、搞“一言堂”有没有?恃权自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没有?权责不一、推诿扯皮、不敢担当有没有?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没有?执法不公,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有没有?权力的滥用,就是资源的浪费,甚至比资源的浪费更可怕。公权变私权,就意味着公共权力异化,是对国家政权性质的背离。对那些欲壑难填、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人,就是要严惩不贷。

  三、俭以立德、俭以齐家,让勤俭节约成为全社会的道德风尚

  勤俭节约于人于己、于家于国,都是大善、大爱、大美,是持家之宝、兴业之基、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简则约,约则百善俱兴;奢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对社会,节制了自己,奉献给更需要的人,是一种“大爱”,而对自己挥金如土、对公益一毛不拔,则为人不齿;对他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对劳动人民、劳动价值的尊重,而随意糟蹋财富则是犯罪;对自己,节欲是修身之本,是对自己的善待,而挥霍、奢靡不仅损害身心健康、带来“富贵病”,而且使人玩物丧志、情趣低俗、精神空虚;对家庭,勤俭乃齐家、发家之道,而挥霍乃败家之恶,正所谓“侈则多欲”“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难逃“一代苦,二代富,三代吃花酒,四代穿破裤,五代宿街头”的周期率支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勤俭是我们的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掉。”“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俭不是吝啬,不丢脸,不掉价,也不丢份。相反,那些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一掷千金、比阔斗富的人,才真正为人们所鄙视。我们要在全社会倡导节俭的生活方式,对赶“时髦”的高档消费、跟风消费,“打肿脸充胖子”的人情消费、面子消费,“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的“一次性消费”,挥霍奢靡的炫富消费、低俗消费说“不”。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分钱做起,使勤俭节约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常态。

  四、俭以立业、俭以强国,让勤俭节约支撑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多次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这句话,深刻指出,人类追求发展的需求和地球资源的有限供给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当大多数人都要像少数富裕人那样生活,人类文明就将崩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酸雨雾霾不断增多的严峻现实,我们拿什么支撑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拿什么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又拿什么让我们的后代人同样拥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老路,去消耗资源,去污染环境,难以为继!”根本出路就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执笔:李清华、张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