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中国之所以没有重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应该归功于中国历届领导人充分汲取了“腐败亡国”的历史教训。
■坚持持续不断地反腐败,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
■我国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建立一个致力于反腐败的有效政府需要下大力气,花大精力。
■本报记者 黄金鲁克
两会期间,反腐败再一次成为广大民众关注的话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直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年来,国内先后有多位高官落马,地方也有众多腐败官员被查处。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团队领衔人,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长唐任伍教授,从提升政府效率角度对反腐败进行解读。
反腐败事关政府效率和党的执政能力
记者: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您也曾提出“坚持不懈地反腐是提升政府效率的关键”,那么,您可否阐释一下原因?
唐任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要从严治党,强化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努力取得让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他还告诫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为此,新一届党中央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加强顶层设计,逐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一大批腐败分子被揭露和受到法律的严惩。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前腐后继”的案例层出不穷,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恶劣,亟待解决。腐败的存在,直接威胁到政府效率和党的执政能力。有鉴于此,我领衔的政府效率研究团队,选择“腐败对政府效率的侵蚀”这个主题,推出了“2013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提出了“坚持不懈反腐是提升政府效率的关键”的观点。
腐败破坏社会公平并导致社会道德滑坡
记者:腐败有哪些危害,特别是给我们的社会和民众带来哪些危害?
唐任伍:腐败的危害可以说是罄竹难书。腐败是人民群众的公敌,腐败分子是干部队伍的害群之马,是国家肌体的吸血鬼和寄生虫。腐败盛行,会对这个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严重的危害和侵蚀。经济上的影响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抑制经济增长;政治上的影响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化,致使政权软化,危及政治稳定;社会影响导致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遭到破坏,社会思想混乱,整体道德滑坡,法制缺失,社会处于无序状态。腐败分子利用公权力巧取豪夺,轻则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毒化社会风气,重则亡党亡国。苏联从勃列日涅夫开始,逐渐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特权阶层,他们想方设法将国家财富化公为私,腐败之风弥漫着整个社会,人民生活困苦,老百姓对腐败深恶痛绝,苏联为此付出政权改旗易帜、国家版图解体的惨痛代价。2011年中东剧变也是当权者日益腐败变质造成的,腐败分子日益站到广大人民的对立面,裙带资本主义盛行,老百姓怨声载道,不少统治国家几十年的强人政权,像纸房子一样轰然解体。毫不夸张地说,腐败蔓延是导致国家衰亡的重要祸端。
新中国之所以没有重蹈“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应该归功于中国历届领导人充分汲取了“腐败亡国”的历史教训。毛泽东曾将上台执政比作“进京赶考”,并专门列举了明末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进京只坐18天皇帝的教训,强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此后中国几代领导人均重视反腐倡廉,反复强调腐败蔓延会亡党亡国。这种忧患意识,以及对腐败分子的严惩不贷,才使中国发展虽然饱经坎坷,却始终向前向上。
腐败不仅直接危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同样危及普通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个国家一旦腐败盛行,就会造成寻租现象猖獗,社会风气败坏,政府效率低下,大量的公共财政被腐败分子贪占,老百姓办事艰难,人心浮散,经济停滞,物价飞涨,两极分化严重,普通人失业严重,生活艰难。可以说,任凭腐败蔓延的话,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广大普通老百姓。
记者:腐败对政府治理会带来哪些影响?
唐任伍:腐败是政治癌症,导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腐败最重要的特征是将公共资源化为己有,直接减少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因此,腐败对政府治理带来的影响巨大。腐败使政府公务人员人心涣散,道德低下,纵情于追求个人私利,贪恋于声色犬马,无心正常的职位工作,办事马虎,行事拖拉,该办的事拖着不办,该干的事顶着不做,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缺失,削弱政策执行力,降低政府运行效率,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因此,坚持持续不断地反腐败,有利于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提升政府治理效率。
廉政建设使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大有提高
记者:您领导的团队对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进行了测度,并发布了《2013中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您觉得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哪些特点?
唐任伍: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反腐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时,中央政府坚决、果断地进行以简政放权为特点的行政体制改革,短短一年时间里取消了各种行政审批1000多项,大大提升了政府效率。从总体上看,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办事效率、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大幅度提高,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满意度大幅回升。这是可喜的现象。
我们团队连续追踪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变化,通过客观数据的测度,发现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下列几个特点:一是随着行政体制改革和反腐败的深入开展,各省级地方政府的政府效率总体上大有提高,标准化值逐年上升。二是省级地方政府效率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这一点不难理解,政府效率是政府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经济发展水平高、条件好的省市区,有更多更充裕的资源投入和配置到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上;而政府效率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就更强。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三是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阶梯形分布状态,政府效率排名由高到低,大致呈现出“东部—东北部—中部—西部”的阶梯形分布趋势。四是在阶梯形分布总体趋势下,部分省级地方政府效率呈现出与其所在区域总体水平不一致的情况,表明有些省级地方政府采取错位发展取得成效,而另一些省级地方政府则落后于所在区域,表明这些省级地方政府在提升效率方面需要加大改进力度。
记者:为此,治理腐败应该坚持哪些价值取向?
唐任伍:鉴于我国反腐败形势的严峻性,下一步在治理腐败上需要坚持下列价值取向:一是要加快制度建设,真正从腐败的源头上治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阳光化、透明化;二是加大腐败成本,形成腐败分子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在整个社会树立廉洁的风气;三是加大对官员的监督力度,纪委、监察、媒体、舆论、社会公众多元结合,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四是在全社会弘扬正气,弘扬主流价值观,不让腐败文化有半点存身之地。
反腐败应吸收国外经验并发展协商式民主
记者:国外治理腐败与提升政府效率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唐任伍:国外在治理腐败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最重要的经验就是民主化建设。除此以外,不同的国家还有一些具有各自特色的做法,诸如新加坡的高压反腐、西方发达国家的制度反腐、一些地方的廉政公署建设、欧洲国家的舆论反腐及社会监督等做法,都值得我国借鉴。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文化,我们应该在吸收国外有益经验的同时,大力发展协商式民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之路。
记者:在您看来,我们如何建立一个致力于防止腐败的有效政府?
唐任伍:我国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建立一个致力于反腐败的有效政府需要下大力气,花大精力。我个人认为,可以在以下面几个方面做文章:一是软硬兼施,既加大教育力度,又加大惩治力度;二是标本兼治,既加快制度建设,又加快查处腐败的力度,以治标来为治本赢得时间;三是控防兼顾,既防患于未然,又通过措施、手段控制腐败的发生;四是上下同力,党和政府表明反腐败的决心和信心,舆论形成对腐败的压力,老百姓参与到反腐败的斗争中来,上下同心戮力,让腐败无处藏身;五是“人机”接力,既通过健全的反腐败组织机构建设,依靠人工查找腐败线索,同时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侦察手段,对腐败布下天罗地网。通过这些措施,提升政府反腐败的有效性。
链接
当前腐败案件呈现的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2014年《法治蓝皮书》指出,根据中纪委公开的2013年查处的案件情况,当前腐败案件呈现如下特点和规律:第一,“59岁现象”依然显著。根据中纪委、监察部公布的案件数据,被查处公职人员年龄最大的64岁,最小的39岁。其中,51岁至60岁年龄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53.7%,“59岁现象”明显。第二,文化程度呈高学历化倾向。被查处的公职人员的最低学历为大专,最高学历为博士。其中,文化程度为大学本科的占29.3%,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48.8%,另有22%的人学历不详。腐败分子的高智商化给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更大,表明思想觉悟与学历无正比关系,提升公职人员廉洁程度不仅要靠思想教育,还要靠刚性的制度,才能将权力关进笼子。第三,党政机关仍是重灾区,但其他领域呈蔓延之势。从2013年查处的腐败公职人员所属的单位情况看,党政机关的公职人员所占比例仍然较高,但正在向其他领域蔓延,特别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人民团体中涉案人员比例不低,建议有关部门适时调整预防与查处腐败的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强了反腐败制度建设,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规定。相关文件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范公务接待、规范领导干部兼职等做了细化规定,并出台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等文件,指导今后一个时期的反腐败制度建设。
今后人事选拔任用将成为反腐败的重点。因此,反腐败斗争需要研究进一步创新干部任免制度,加大对干部任免的监督,力求避免“金钱政治”“秘书政治”“裙带政治”的危害,尤其要防止这些因素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铲除滋生“窝案”“大案”的土壤,实现政廉风清的目的。此外,反腐败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司法、国企、医疗、教育、科研、公用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反腐败工作还存在漏洞,需要更深入地推进。(刘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