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改革,带着春的温度
——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之际
本报记者 兰海燕 何东霞 杜鑫 尹雪梅//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改革、深化改革、推动改革、深入推进改革……政府工作报告用77次“改革”,勾画出一条艰辛而又充满希望的新路;

  “改革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制度衔接、推进法治保障……”全国两会期间,468件议案重点聚焦立法,点点滴滴,凝聚代表关切;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家住北京市青塔小区的赵金秀老人今天一大早起床,早早打开电视机,她想知道,新一轮改革让百姓分享的“红利”清单,到底有多长。

  带着自信,王元楷代表迈过39级台阶,走向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他相信,带着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改革气概,背负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民生情怀,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天审议中一定会高票通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美丽画卷,一定能成为人民的意志,带着春天的温度,绽放在每个人的眼前。

  “改革之路充满荆棘。向深化改革要动力,体现出本届政府勇于改革、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陈平代表表达的是每位代表的心声。

  “稳增长更是为了保就业,根本上是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在政府工作报告高票通过的第一时间,朱国军代表心怀激动:“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这些主要预期目标的实现,将使人民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生活变化。”

  朱国军代表语气坚定地说:“这样的改革,一定能赢得群众的心,广大群众的共同参与,必将成为改革全面深化的新动力。”

  “改革不是自由命题,民意基础是改革的动力,改革的目的也是为了呼应民众诉求。”朱纪代表称,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彰显了新一轮改革的民生温度。

  从“舌尖上的安全”到“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从“推动医改向纵深发展”到“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魏琴代表评价,提高教育公平,就是给了贫困学子第二次生命。这也让家住北京回龙观小区的李为强老人感到,“再也不用为慢性病药费担心了”。

  “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民生领域改革中的一大突出特征,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李福利代表说。

  “三个1亿人”进城目标,就是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卢庆国代表认为,城镇化进程中“人”不能掉队。“三个1亿人”进城,就是让更多人通过改革分享“福利蛋糕”,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说到这里,他加重语气:“只有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亮每个人的追梦之路,中国梦才能成为美好现实。”

  当雾霾频袭成为人们的心“肺”之患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段强代表解读,这正是本届政府“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的具体追求,而“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的气势,让人们看到了破解“呼吸之痛”的崭新希望。

  “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建机制、补短板、兜底线,“使劳动者生活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对这些民生账本,全国劳模李斌代表认为,这正体现出我们党“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

  “达成社会共识、取得最大公约数”;“字斟句酌,选择最佳路线图”……面对“改革清单”,代表委员们正在探寻着合力前进的路径,扩大着凝心聚力的改革共识:

  “促进公平就是推进教育领域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取得各界共识的前提。”关爱和代表说;

  “改革推进千头万绪,要更注重内在逻辑,强调顶层设计。”程恩富代表认为;

  “改革到一定程度,就要爬坡、过坎。不能因为一些利益集团的阻挠而使改革停滞。”王家骐代表意犹未尽;

  “两个只减不增,人民利益至上,这些提法顺民心得民意,人大应加强监督促其落地。”朱列玉代表道出民众担忧。

  “道虽迩,不行不至。”当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当民意已经汇聚到改革的旗帜下,代表们希望,在对改革“次第花开”的碰触中,人们能不断感悟民生这一日渐浓郁的春意流淌。

  这,已经成为了春暖花开时节的改革温度,成为这个春天最美的印记。

  (本报北京3月13日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