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调查研究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工作方法之一,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功。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当前,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意义深远。
第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改进党的作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障。继承和发扬这一作风,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深入调研,才能知民之疾苦,才能解民之忧,才能做百姓心中的“明君、清官、豪侠”,满足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历史形成的向上依赖心理,才能引领各项社会事业顺利推进,才能构建起人民满意的和谐社会。
第二,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新成效的有力武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消除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不落实顽症,有效解决“知行不一、不求实效,高高在上、漠视现实”等一系列问题。因此,调查研究要贯穿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贴近群众,在群众中倾听、判断,在交流中体恤、理解,在查找问题、研究思路、拿出办法过程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答疑解惑。
第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是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15个方面60项改革任务,具体可分解出336项改革举措。改革自上而下,有规定动作,但同时也要求要依据本地实际情况灵活推进。改革部署安排的贯彻落实,必须要有先期的调查研究,做出决策、落实决策、修正决策都离不开对本地实际情况的全面把握,做到这一点才能确保改革不走样,取得实效。
搞好调研,要在实践中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上下贯通的精准选题。要从大的格局上搞清弄懂国家的宏观政策背景,紧跟“群众路线、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布署;同时贴近中观层次的发展思路、战略取向,吃透中观层次领导的工作思路、决策意图;即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系列决定、安排。从“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出发,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和本地实际,找准“上情”与“下情”的结合点,能够剖雀见鸟、小中见大。即列宁所讲:“要选择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要有超前谋划的前瞻意识。调查研究为最终决策服务。一项决策的最终落地往往要经过调查、研究、拟定、论证、征求意见、试行、修改完善等系列过程,全程下来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很多时候,新决策出台不久,地方实际情况又出现了新变化,新决策会失去时效性。因此,调查研究要有超前谋划的前瞻意识,要在对上级政策准确把握,对下面情况了如指掌的前提下进行,遵循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规律,充分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预见事物变化走向,提前介入,超前谋划,才能保证调研的效果。
三、要有躬身调研的踏实品质。调研的真实性如何与调研的深度有极大的关系。调研工作必须深入基层一线、深入社会民间,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抓住活生生的现实典型去分析、研判。不能为迎合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意图,任意剪裁或歪曲客观事实;不能随波逐流,为多数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看法所左右;更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想当然的下结论。要真正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情况来源于实际,办法有利于解决实际。
四、要有切实可行的破题路径。调研的最终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提出有效解题的思路办法是调研的重头戏。一般而言,对策来源于六个方面:一是梳理政策重点把握的生产力。即吃透各项政策,找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部分,恰当运用利好性政策。二是拆装组合对接出来的生产力。即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重新排列组合,依规循律,对接上级要求,碰撞出新的“增长点”。三是由概念到现实转化出来的生产力。即加速概念向现实转化的步伐,使其从天而降,落地生根。四是推而广之可以放大的生产力。即将现阶段尚处在试点试验阶段的成果尽可能推开放大,使其由点到面形成量变。五是把握趋势可以储备的生产力。即带着前瞻性目光,把握事物变化规律,提前提出的方法手段。六是零存整取集腋成裘的生产力。即将零散的众人不屑的微小声音汇集成河,使其暗流涌动。 (作者系吉林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