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景维民//www.workercn.cn2014-05-26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概括和抽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即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表述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这三个方面的表述,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方法。内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要义,这就是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可见,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点在于重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懂得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方法,更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要义,而且要在行动上毫不动摇地实施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建立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从文件上看,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从制度结构和制度效力实证层面上研究问题的,主要强调建立健全制度结构体系,形成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制度体系,以提升国家治理的可操作的实际效力。单从实证角度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对它的研究应该也必须上升到理论层面上来,这是理论工作者的责任。从理论上说,任何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是由这个国家的治理模式所决定的。

  对于国家治理模式的内涵,学术界无一致的界定。有的从政治学角度,有的从社会学角度,但都可以概括地将其看作为在一个既定范围内维系秩序运转的所有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着眼,国家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相互协调,以管理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并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均衡发展,从而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因此我们将国家治理模式定义为在一定领土范围之内,政府、市场与公民个人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其中政府、市场与公民个人各自都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规则、组织和治理机制构成的制度系统,它们共同维系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秩序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与以往的理论研究不同,我们对国家治理模式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和综合的分析视角。它不再将政府与市场看作是两种非此即彼、相互替代的协调机制,而是更加强调二者的相互增进与互惠共生的关系,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有效运行需要一个有能力的政府的培育和扶持,而市场的繁荣同样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的治理绩效。在政府与市场之外,国家治理模式还引入了维系公共秩序与促进发展的第三个重要维度——公民个人。公民个人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可以同时缓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民个人所孕育的社会资本则可以发挥增进信任、消弭利益分歧的社会黏合剂的功能。

  国家治理模式的实质在于理解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可以借助一个经过简单修正的新古典生产函数加以表示:Y=O(G, M, C)F(r, l, k, a…)。在这里,Y表示一国的总产出;F为生产函数,r,l,k,a分别表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G、M、C分别表示政府、市场和公民个人三大制度系统和治理手段,它们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国家治理秩序O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类似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他们将共同推动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从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

  对国家治理模式的重构要使之从单一型治理向多元复合型治理、从集权型治理向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治理、从封闭型治理向开放型治理的三重转变,最终使得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从政府严格排挤市场并深入渗透和控制社会的全能主义国家治理模式迈向政府、市场与公民个人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

  重构国家治理模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中国的国家治理模式不是一般的国家治理模式,也不是照抄照搬国外的国家治理模式,而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容改革开放时代精神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这样的国家治理模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诉求。

  从国家治理来看,政府必然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己任构建制度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这就是说,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国家治理着重提供制度支撑,构建好的制度体系,提升国家机器的治理能力,以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秩序。在这种秩序下,国家富强、社会民主、人民安居乐业,这不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吗!

  从社会治理来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内容就是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不是西方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一市场经济活动中,如何处理好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特别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为其提供了信念前提。

  从公民个人治理来看,时至今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落后的旧中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是要从一个大国变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发展依然是硬道理。在今后的发展中重点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意识的,从精神层面提升中国国民的综合素质,使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深入到中国文化之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总之,现代国家治理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重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