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从战略层面推进普惠金融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周平军//www.workercn.cn2014-01-14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这不仅标志着普惠金融在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 发展普惠金融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也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普惠金融的重点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普惠金融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出了有序发展、均衡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我国已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当今世界正进行深刻调整,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原有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如何突破和消除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普惠金融,是一种重要选择。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工具将市场储蓄资源进行跨主体、跨行业有偿转移,提高资金配置效率。这种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必然会挤出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中存在的各种无效“水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顺应和带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力度。金融本质上讲,就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经济高速发展阶段,金融机构并不注重资金配置效率。发展普惠金融,必然要求金融机构转变经营思路,着眼于服务实体经济,推进金融工具创新,不断扩展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使更多企业或个人享受到金融服务。与此同时,随着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也必然会为普惠金融深入发展创造条件。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金融资源使用不合理,资金配置效率不高。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要破除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资金自由合理流动,提高资金使用和运行效率。随着金融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覆盖面和渗透率提高,实体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也会进一步降低金融体系运行风险,提高金融机构收益水平和赢利能力。

  发展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发展不平衡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发展普惠金融,就是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群体扩展,提升发展均衡性和有效性。

  ☞ 关键在于金融体制改革和服务创新

  发展普惠金融,关键在于加大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多样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需要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市场定位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既要发挥传统金融机构的作用,又要积极培育发展专业化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机构;既要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也要发挥商业性和合作性金融作用,为不同类型融资需求者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

  其一,我国传统的金融结构以大银行为主,大银行资金动员和配置能力强,技术雄厚,网点多,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和渗透率。其二,发展普惠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和发展普惠金融的主体力量。这方面,国际上有一些可借鉴的做法,如孟加拉乡村银行等,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小额信贷模式。近年来我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很快,但规模较小,产品单一,仍在探索过程中。其三,发展普惠金融还需要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和产品。要通过金融创新,增加金融服务的层次,丰富金融产品,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边界,满足不同类型资金需求者的多样化需求。其四,创新是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所在。创新应是全方位的,涉及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通过多样化普惠金融业务创新,让有金融需求的人都能得到合适的金融服务。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为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等提供适宜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短、小、快的融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信贷流程和技术再造,利用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等新型支付工具,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现代金融服务。同时,提高基础性金融服务水平,有效改变受贷者的信息不对称,有效识别和控制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 须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相应保障

  近年来,不少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战略转型过程中,加大了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各种类型区域性小额信贷机构快速发展,涌现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金融服务模式,这些都为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服务体系结构和层次还不平衡。具体表现在,面向城市和农村低收入群体的小额信贷机构数量较少;农村金融网点少;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仍很突出;金融产品单一,技术落后,风险和成本高,等等。

  发展普惠金融,大政方针已定,要统筹规划,大胆有序推进。同时也要看到,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既要积极探索,又要稳步实施;既要遵循和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引导和监管作用,加快制定完善法律法规,发挥财政政策导向作用,健全普惠金融的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金融资源流向普惠金融体系。

  目前重要的是,加快建立普惠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形成适宜普惠金融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框架,建立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相匹配的制度安排,将宝贵的资金有效配置到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形成金融及与之配套的产业、财政、法律、社会等政策体系,创造适宜普惠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普惠金融领域。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精神,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和支持区域性中小民营银行、小型金融或类金融机构等的设立与发展,从目前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扩展到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主力军。同时,对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不同类型金融形式,如农民合作金融等,都要积极鼓励,加快发展。

  鼓励专业化小额信贷机构发展。要积极鼓励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特色的小额信贷机构发展,形成商贸类、服务类、新技术类等各具特色的专业化小额信贷服务机构,扩大服务覆盖面和浸透率。

  鼓励和引导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多样化小额信贷业务。要形成普惠金融服务的多层次性,使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不同类型市场客户提供多样性服务,这方面要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在体系建设中的带动和牵引作用。通过宏观信贷政策指导和财政政策引导,引导传统大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挥资金大、网点多等优势,支持小微企业、“三农”等发展,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多方功能支撑。要使金融服务更多向贫困和低收入客户延伸,就必须加强基础性金融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技能和操作水平,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扩大服务规模与深度。比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区域信用评价体系,为金融服务方提供服务客户基础有效信息。发展普惠金融,同样需要相关机构的支持与配合,如征信评级机构、审计会计机构、专业化业务机构、结算支付系统、技术咨询机构等,各司其职,共同参与到发展普惠金融活动中来,实现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普惠金融,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我国产业和企业区域差异性大,又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决定了发展普惠金融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从战略层面推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