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去年以来互联网与金融创新融合的新生态以惊人的速度打开了人们的想象空间。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依托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呈现出爆发式增长,1元起购的“碎片式”零钱理财使得以往千元起申购的公募基金,以及门槛动辄5万、10万的银行理财产品等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纷纷转战互联网理财这一蓝海。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普惠金融”时代“马上到来”。
“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谓普惠金融,就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主要任务就是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这一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来的。但其核心理念最早可追溯到十五世纪罗马教会设立的当铺;到了上世纪7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逐渐形成,尤其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试验,掀起了小额信贷的全球化浪潮;上世纪90年代小额信贷又开始过渡到微型金融;进入新世纪,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推广,一个更具平等、开放、便利、草根性的普惠金融体系逐步形成。
首先,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应该拥有并实际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才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其次,实现普惠金融的途径是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再次,普惠金融的主要任务是为传统或正规金融机构体系之外的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机会,为贫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提供可得性金融服务。最后,实现普惠金融的制度保障主要有三:一是在法律和监管政策方面提供适当空间;二是允许新建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鼓励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三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当前,普惠金融的内涵更为丰富。首先,客户覆盖面更广,服务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展到了城市白领、小微企业、弱势产业以及欠发达地区。其次,产品和功能更加多样,除了存款类产品,还提供更为广泛的诸如信贷、支付、结算、租赁、保险、养老金等服务,模式也由单一的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并行,网络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再次,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普惠金融不再是政府扶贫,它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普遍服务,而是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强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