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创新转型
//www.workercn.cn2014-04-15来源:天津日报
分享到:更多

  

  第二,中国的货币量规模的确远远大于中国的经济总量规模,但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量并不是GDP所能直接反映的。

  确实,货币产生之后,商品的交换过程表现为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流通过程,商品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也都离不开货币的媒介作用。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正因为如此,人们把货币比喻成国民经济循环的血液,这个血液多了少了都不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少了则会导致通货紧缩。经济运行究竟需要多少货币量,人们也往往用M2/GDP,即货币化率来进行分析。1978年改革初期,我国货币化率为23.6%,到2013年货币化率为194%,位居全球第一,远远超出美国的63%(2012年)、欧元区的144%(2012年)。从货币化率的数值以及相应的国际比较来看,似乎中国的货币确实是超发了。

  但是,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量并不是GDP所能直接反映的。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它强调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GDP只包含最终产品和服务,不包括中间产品,显然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流通需要货币,中间产品的流通也需要货币,如果中间产品的流通没有相应的货币,经济运行就无法正常开展。进一步而言,在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为了剔除中间产品,一般采用增值计算法。即在生产某一产品的每一个阶段,仅把在该阶段产品所增加的价值计算为GDP的一部分。如果把商品的价格分解为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工资和剩余价值,GDP统计相当于只统计了劳动工资和剩余价值部分,而不包括生产资料部分,显然劳动工资和剩余价值需要相应的货币,生产资料的流通也需要相应的货币。因此,经济运行中需要多少货币量并不是国内生产总值所能直接反映的。中国的货币化率高并不一定表明中国货币超发。

  第三,中国现在的货币量和过去的货币量相比其增长速度很高,但是,货币量高速增长既可能是货币发行导致的,也可能是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造成的。

  从统计数据来看,过去30年中,我国货币量年均增长率为17.2%,远超同期10.1%的GDP增长率。货币量的高速增长,尤其是2009年近30%的增长是有货币发行因素在起作用。但是,从第二点我们对GDP统计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是不一样的,产业结构的变动也会导致货币量的高速扩张,尤其是与GDP偏离幅度的扩大。这是因为,GDP只统计了劳动工资和剩余价值,不包括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的流通也是需要货币的,这就使得生产资料在产品价格中的比例越大,GDP所反映的货币需要量和实际交易总量所需要的货币量之间的偏差就越大。

  至于资产结构对货币量的影响可以简单地从货币的内涵得到解释。大家知道,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主要由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组成,各经济主体的货币收入如果大量买入债券、股票等金融市场产品,其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必然大幅下降,而如果一个国家金融市场不发达,提供的金融市场产品很少,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必大量存在。其他国家广义货币量少,极有可能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发达。正因为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今后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框架。

  因此,中国的货币量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国家并不能就认为中国货币超发,金融资产短缺是中国货币量规模大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优质金融资产是现代社会重要的投资品

  在通货膨胀的时代,人们和政府为了对抗金融危机,或者为了保值,会大量买进黄金。黄金,既可规避本国经济恶化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又能抵御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恶化带来的通货膨胀影响。正因为如此,过去两年我们很多投资者大量买入黄金,“中国大妈”这个词,已经闻名于世。大妈们买黄金不是喜欢黄金,而是假设黄金能帮助她们把几十万的储蓄保住,或者还有可能增值,这就是人们对资产的需求。

  黄金确实是投资的一种选择,但是,投资黄金能不能保值、增值,既取决于黄金市场的买卖关系,还取决于黄金生产能力的情况以及黄金使用价值的变化。而且,黄金交易所需要的知识和费用也较高,流动性也不是很强。因此,在现代社会优质金融资产日益成为重要的投资品。

  人们只要有储蓄就希望保值、增值,这就是资产需要。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均GDP增长了178倍,而人均储蓄增长了1679倍。只要一个国家储蓄量增长,就代表人民对资产的需求在放大。中国是世界上高储蓄国家。当然这也和民族的文化习惯有关系,中国过去穷,所以只要有钱就省着花。

  但是要知道,美国的储蓄额占经济总量的17%,而中国的储蓄量占中国经济总量的50%,储蓄的增加产生的资产需求应该是非常旺盛的。

  所以我们曾经设想,国家希望房价下来,政府能不能来一点魄力,把大量资金引入到国债。比方买国债,每年能赚8%,房价涨了,但是你想卖还得慢慢等。所以从保值、增值方面来讲,金融资产最好,而国债是最好里的顶级产品。

  资产短缺的中国应对

  “资产短缺”这个思想,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卡巴雷罗提出的,我们研究团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1990年代,实际上就已经从商品短缺进入了资产短缺的新阶段:1997年,中国资产短缺指数14.29%,2007年创历史新高,接近17.88%。

  三十多年来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我国从产品短缺转向资产短缺。从长期来看,资产短缺对经济增长有负面的影响,并且是资产泡沫的重要来源。诸如早前相继出现的股市泡沫、房地产泡沫、私募泡沫,以及不时泛起的字画收藏品泡沫、“糖高宗”、“豆你玩”、“蒜你狠”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泡沫增加了危机的可能性。因为资产短缺,股票成为稀缺资源,房子不再是房子,而是资产。在这个情况下,只有金融大发展,只有把更多企业丢进资本市场,让企业能创造更多的优质资产,我们的资产供给才有可能大幅度增加,才能解决泡沫问题。

  解决资产短缺问题,关键是要靠金融发展。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它的活力和重点应该是金融。

  但是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是简单放松金融管制,更重要的是金融转型。金融的转型是多方面的,我提两个方面:

  第一,要明确现在发展金融的定位是什么,是创造优质金融资产。

  很多人觉得,搞金融就是办银行,现在很多民营银行发牌。我对一般的企业家抢银行的牌子并不认可,这当然是有价值,但不是大趋势。但我对有的企业去买银行的股份很赞成。

  在产品短缺阶段,我们办银行就是为了组织资金。但是现在是资产短缺,你来办金融,有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取决于你能不能发现某一个贷款项目,它是真的有价值,包括它的风险怎么衡量,怎么回避,怎么管理,如果你创造的资产被人认为是保值、增值的,那么你就赢了。

  金融发展对于消除资产短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一方面便于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提高配置效率,从而增加资产供给;另一方面便于居民融通资源,增加跨期配置机会,减少储蓄,减轻资产需求。我们要发展金融,不是我们一般所想的传统的银行,是能够创造资产的新金融。要进一步降低金融企业的进入门槛,鼓励竞争。允许地下钱庄地上合法经营并加大对其监管力度,充分发挥小金融企业的地缘优势。放宽投资限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所谓的敏感行业领域,鼓励公司开发出更多的非传统的金融资产。

  第二,现在发展金融,要从银行主导转向市场主导。

  所谓的金融就是把人们的储蓄资金、剩余资金转化为投资资金。一种通过市场进行,一种通过银行进行。一种是老百姓有钱存进银行,还有一种是需要钱的企业到市场发债券发股票,老百姓有钱直接买。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让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有序退出,为利率在引导资金流动方面创造条件。

  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市场化改革着眼于疏导,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强调准确的信息披露,推动金融市场定价的市场化,这是市场化改革的基础;同时,着眼于发展机构投资者、发展债券市场、鼓励境内外机构资金入市,建立理性而有信用的市场。中国目前到了中等收入阶段,通过市场来完成这个转换,更有利于资产创造,也更有利于创新投资。

  结语

  把中国经济放在资产短缺背景下,我们目前的政策要适度调整;要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要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快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市场有没有建起来,关键看价格是怎么形成,是行政决定,还是市场决定?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把金融改革的重点放在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上。从中国经济目前的运行困境以及中国处于资产短缺新阶段这两个角度来看,我觉得改革重点的确定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相信按照这样一种改革思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会更加稳健,市场也会更加平稳。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