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罗小军
大国关系攸关世界和平和人类福祉。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去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于安纳伯格庄园会晤,两国元首同意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近平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略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
经济体实力是基础
在经济领域,尽管摩擦频仍,但中美关系通过经济外交已经开始探索出一条不同以往的大国关系模式,开启了一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在国际经济体系内共同发展、共同推进体系进步的包容性模式。中美构建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必将为构建全面新型大国关系奠定基础,并开辟道路,也将有可能完全在大国竞合关系这一点上刷新国际关系理论。
2008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美国则降为第二。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美国经济总量的30%,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达到美国经济总量的51%。这有两层含义:中国成为全球增长第一贡献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外交无论内涵还是影响力都具有全球性;中美经济增长差异凸显,权力转移加速,在中美经济外交中,美方对中方的不可替代的需求增加,中美经济相互依存的对称性增加,中方的话语权增加;全球经济治理中,美国必须更多与世界经济第二大国中国沟通和合作。事实表明,这一时期中美经济外交日益具有全球性:关注全球经济议题,双边经济外交具有全球影响。
更重要的是,崛起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和既成的经济强国美国之间,一种包容性的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已经起步。这种新型大国经济关系有三层新意:既不同于一战前历史上的经济大国的兴替模式,它们最终都走向了战争;也不同于一战后美苏持续进行的大国经济兴替模式,两种制度不相容,并走向总体冷战与局部热战;更不同于二战后美国和德国、日本的大国经济兴替模式,它们在同一体系内发展。包容性经济外交为新型大国经济关系铺就道路,新型大国经济关系必然为全面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奠定基础。
共推国际体系进步
中美经济外交的包容性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生成的过程,经历了初始化、正常化、机制化、包容化四个阶段。这一过程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
1978-1988年为中美经济外交初始化阶段。这一阶段中美经济外交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中美外交开始注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目标;其二,中美开始建立双边经济交往规则和纠纷解决机制;其三,美国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显示出包容性,但中美经济外交尚带冷战烙印。
1989-2000年为中美经济外交正常化阶段。这一阶段中美经济外交的特征为:双边经济关系开始政治脱敏;双边贸易关系摆脱意识形态纠葛;美方重新确认对华接触战略。1999年中美达成“入世”双边协定。
2001-2007年为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化阶段。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机制化标志着制度建设的完备程度。这期间中美经济外交制度建设发生两件大事,分别搭建了中美经济外交的底层和顶层机制。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建立构建了中美经济外交机制话的顶层设计,WTO规则成为中美经贸往来的基本规则和基础设施。而原有的中美双边经济沟通机制,诸如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经济联委会、中美科技合作联委会,都在这两个机制框架内发挥具体作用,解决具体问题。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形成多层次机制体系。更重要的是,美国认为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国际机制的反对者转变为国际机制进步的推动者。2006年中国结束了“入世”过渡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指出,“中国曾经反对全球制度,今天她已是联合国安理会和WTO的成员……与美国和其他大国一道为国际稳定和安全作出贡献。”
当然,我们也不妨换个角度来观察中美经济外交包容化的渐进过程:2001年中国顺利“入世”,中国经济迅速成长,2001年中国GDP占美国的11%,2008年达到30%,实力提升,话语权提升。2005年3月小布什政府国务卿赖斯在上任后首次亚洲之旅中表示,美国希望中国成为“全球型的合作伙伴,能够随着国力的增强而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表明美国的外交决策者们认识到美国力量的有限性,开始重新从国际层面思考中美关系的内涵,以构建中美关系的新框架。2005年9月,佐利克提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来描述中国在美国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小布什对到访的胡锦涛主席表示,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和积极参与国际体系并为之作出贡献的中国的崛起,同年小布什政府的国家安全报告还认为中国必将成为国际体系的进步推动者。2009年中美表示要建立“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2010年中美双方表示要建立互利合作关系。2011年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声明》,确认双方将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在经济领域,双方将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推进两国和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2013年在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成果说明会,专门开辟一节“提升全球合作和国际规则”,中美已经开始共同推进国际体系的进步。中美双方“认识到反映全球经济体系演进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规则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经济体系参与者发挥的作用”,为此双方承诺采取具体措施深化合作。
尚需做出更多努力
纵观中美经济外交近30多年来的历史,包容性经济外交至少带来两条经验、意义值得思考:其一,中美经济外交机制化水平的逐步提高,是保证大国经济关系理性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它确保了中美经济外交可以着轨运行,不至于发生系统脱轨结果。其二,中美双边互动的理性和主流模式是:美国对华接触——中国对美开放。历史证明,接触是最好的改变,开放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未来中美关系互动的模式将继续改变,随着经济相互依存的转变和权力转移的发展,美方除了接触外更需要开放,以更充分地从中国增长中获益。中方除了开放,更需要在核心价值呈现出自己的胸怀和自信。
新型大国关系,意味着对传统大国关系模式的摒弃,是国际关系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它准确命中了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为中国发展与其他大国关系以及其他大国之间发展关系提供了思路。推动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条道路并不平坦,少不了艰难险阻,却是一条充满光明前景的希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