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浅议金砖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在于赢得发展中国家的信赖和支持
李定华//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到:更多

  

  7月15日,在第六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下称“金砖银行”)正式落“沪”,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金砖银行的成立是金砖国家间金融合作的实质性成果。

  从功能定位上看,金砖银行类似于“小世行”,主要是为成员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息贷款。

  与世界银行和众多区域性开发机构相比,金砖银行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金砖银行的投资项目应 “去政治化”。

  自机构成立起,美国一直在世界银行和IMF中占据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银行是美国维持金融霸权的一个工具。世界银行和IMF推行的主要是以新自由主义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其贷款或救助大多有非常严苛的标准和附加条件。比如要求进一步的金融自由化,甚至附加有人权的条款。这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申请世界银行的贷款时变得更加谨慎,接受过于苛刻的条件,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有一些国家被迫放弃这些机构的贷款和其他形式的援助。

  金砖银行作为金砖国家“抱团取暖”、维护自身金融安全的一种机制,它的运营不可能完全摒弃政治考虑。同时,还要能实现盈利,推动受援国发展和获得投资收益的平衡,毕竟长期亏损需要补贴的机构是难以持续的。

  笔者建议,可按照国别和地区进行投资限额管理。在满足立行宗旨的基础上,将政治考量等因素体现在限额分配环节中。而在运营过程中,投资限额内的项目应该“去政治化”,在项目选择上不附加政治条件,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能够增加金砖银行的吸引力,赢得更多发展中国家的信赖和支持,实现金砖国家经济的腾飞。

  其次,金砖银行提供的服务要更接发展中国家的“地气”。

  在世界银行和IMF等国际金融机构中,处于决策地位的高级雇员大多来自发达国家。由于缺乏机构间竞争,他们享受着较高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有些养尊处优,而且对项目所在国的国情了解不透,容易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这样导致不少政策脱离当地实情,预想播下“龙种”,但实践中收获的却是“跳蚤”,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金砖银行运行后,大部分职员会来自这五个国家,因为他们更了解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同时可以通过优化机制设计使所提供的服务更“察实情”、“接地气”。比如,项目选择上可以优先选择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尽职调查中,除项目可行性外,还要考虑现金流对本金的覆盖以及受援国的腐败情况等因素;在审核中则可以适度引入信用评级、审计、法律等市场评估机制。

  再者,金砖银行的治理结构要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

  长期以来,美国控制世界银行,西欧控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些主导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机构的高效和有序运行。

  对于金砖银行而言,五国出资各占20%,没有任何一国能控制理事会和日常经营。这样金砖银行一成立,相当于把一枚硬币收入囊中,它的一面是“公平”,这家新机构在道义上赢得了优势;另一面则是效率,它面临着运营“效率”的考验,在未来可能会面临议而不决等问题。

  “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是未来金砖银行运营中面临的一个挑战。

  在治理架构上,一方面应符合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要求。在这方面,可以借鉴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有关经验。另一方面,在制定机构章程、设计内部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时,应充分考虑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隐忧,在公司治理框架内实现各国利益表达的协调和平衡,确保机构的良性和高效运转。

  总之,金砖银行只有不断打造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